介孔SiO2及其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孔SiO2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道大小均匀、孔径可在2nm至50nm范围内连续调节等特性,使其在分离提纯、生物材料、催化、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多种潜在的用途。本文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合成了介孔Si02及其氧化物复合材料,研究了有机硅烷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介孔Si02的表面改性处理,检测其吸附性能,并对MOx与Si02材料的复合机理进行初步性探讨。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SiO2。考察了制备介孔Si02过程中盐酸用量(溶液pH值)、醇水比例、煅烧温度等因素对合成材料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得到有序孔道结构的介孔SiO2,产物结构与孔径受溶液的pH值、醇水比例、煅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得孔径分布最均匀且比表面积较大的合成条件为:t=40℃, pH=4.0, m(CH3CH2OH)/m(H2O)=3:1。而后对煅烧或是乙醇抽提所得的介孔SiO2进行氨基改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材料对水溶液中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另外,还研究了不同比例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氨基改性介孔SiO2后对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抽提氨基改性后的SiO2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其接枝率为7.8%左右时吸附效果最为理想。增加改性剂的量,氨基连带的烷基分子链会堵塞材料孔道,反而使介孔材料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第二部分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水热合成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一步合成了掺杂Cu或Mn的介孔SiO2。通过N2等温吸附-脱附法、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H<1.0的情况下合成的介孔CuO/SiO2材料在脱附曲线上表现为双介孔;当pH=1.5-4.0时,所得介孔材料的孔径逐渐变大,铜负载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在pH=1.5和2.0时,所得孔道有所阻塞。而负载Mn时在pH=0.5-2.0是在脱附曲线上都表现为双介孔,只是pH=4.0时才出现墨水瓶孔。实验结果说明通过调节酸度可以得到不同孔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此外,不同阴、阳离子也会对介孔复合材料的结构造成影响。
其他文献
蓝宝石上生长AlN薄膜材料在紫外探测器、紫外发光二极管、紫外激光器和高频大功率高电子迁移率器件等光电器件中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实验上虽然已制得了高质量的AlN薄膜,然而
大气中存在的CO,C02,以及HFC(hydrochlorofluorocarbon)等物质会对大气乃至全球气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单分子HC02.HOCO和CH2XCHF0(X=H,F)分别是CO+HO→H+C02,H+C02→CO+HO以
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ZnO和TiO2等半导体氧化物为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技术由于效率高、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可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引起
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产生大量的活性物种,引发一系列在常规手段下难以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等离子体中活性物种的诊断对研究和改进等离子体工艺,探索等离子体中基元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要限制二氧化碳(CO )、甲烷(CH )、氧化亚氮(N O)、氢氟烃(HFCs)、全氟烃(PFCs)、六氟化硫(SF )2 6等六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N2O
目的探讨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方法将300例急诊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140)和改进组(n=160),分别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进行对照
以TiO2半导体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项较有潜力的水污染处理技术。TiO2催化剂是目前最常用和倍受关注的光催化剂,其具有高效、性能稳定、无毒、成本低等优点。传统光
随着工业的发展,CO2排放量逐渐增加。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对环境和人类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CO2的减排、收集、存储、转化再利用已成为社会和科学界广泛关
环境污染的治理已成为目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治理过程中如何利用清洁能源、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TiO2光催化材料在这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孔径分布窄、孔排列有序等特点而成为工业应用(如光催化、离子交换、分子筛、吸附和分离等)的首选。在光催化领域,使用最多的光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