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污泥干发酵特性及其影响机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剩余污泥处理前一般先经浓缩脱水以便于运输,采用传统厌氧消化(CAD)技术处理脱水污泥时需先进行稀释,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脱水污泥干发酵(DF)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且可以缩减设施体积、降低保温能耗、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和容积沼气产率,更适于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现状。但目前人们对脱水污泥干发酵过程的运行性能及其决定机制并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测试了脱水污泥干发酵的性能及其决定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双螺旋正反向搅拌系统可以完成脱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物料混合要求;在气密性和温控设备良好的条件下半连续污泥干发酵系统可实现稳定运行,VSre可达30.36%~36.22%;ABP为237.91~250.95 ml/g。消化性能差于污泥CAD系统,但与前人半连续式高固体厌氧消化(HSAD)系统(总固体含量TS=15~20%)研究结果接近。稳定阶段VFAs低于400 mg/L;TAN低于4000 mg/L;FAN低于250mg/L;系统未产生中间产物积累,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2)使用脱水污泥直接进行厌氧消化时,反应介质趋近于多孔介质,系统传质性能显著下降,成为造成脱水污泥DF系统消化性能下降的根本原因。受制于传质效率,厌氧消化微生物比产甲烷活性随固体浓度增加而下降,与CAD系统比较,DF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均下降40%~50%。(3)TS增加对微生物丰度无明显影响,但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古菌和细菌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的最大群落差异性高达50%和70%。古菌群落在高TS含量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体现出更高的功能稳定性,而细菌在DF条件下的基质转化效率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减,进而导致底物转化途径和效率的改变,这可能是最终造成沼气产量下降的原因。(4)水解仍是DF系统消化反应的限速步骤,且限制程度在高浓度环境中更加显著。发酵过程仍以丁酸代谢为主要代谢途径,而丙酸代谢活性较低。CAD条件下的优势发酵细菌属于厚壁菌,而DF条件下转变为拟杆菌,同时出现了T-12K33科(17.4%~22%)和候选门WS6(TS=19%时,占比38.4%)等非培养细菌。(5)与CAD系统相比,DF系统在产甲烷阶段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仍占优,但其中甲烷八叠球菌成为主要菌种,同时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甲烷微菌纲和甲烷杆菌纲为主)比例显著增加,利用氢气+甲基化合物代谢途径的Methanomassiliicoccales目产甲烷微生物也大量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适合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模式。方法按照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和风险程度,量化护理工作指标,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多部门综合考核,测定各项
高压电致害案件在责任分配上的特殊性,部分是由于司法解释对该问题的处理过于依赖原因力标准。在侵权案件的分析中,应当明确区分归责阶段和责任分配阶段。依据严格责任原则对
氯酚类物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其在水体中的分布所引起环境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论文选取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单壁碳纳米管(SWCNT)作
首先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发光分子。在研究了它们在溶液中和固态的荧光后发现,它们的光致发光性能显著受到连接到DPP环上的π-共轭单元和烷基链的影响。2,
贵州省属典型的南方湿润地区,全省河流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小(1)型水库的设计保证率的水量利用系数与库容系数的关系研究,推导出不同地区不同水量利用
随着差分GP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如何在海洋测绘中充分利用DGPS技术,是目前国际、国内都在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海洋测绘的发展状况,我国测深技术的发展历程和
在铁道部、建设部和各省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现已进入了集中建设和全面发展的全盛之时,轨道交通的线网结构越来越完善、列车密度越来越大、列车速度
NEC全面收缩手机战线,显然是希望集中所有经营资源进行3G产品开发,以中国3G契机来突破市场困境。不过,这招真能挽救NEC“滑铁卢”之陷吗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仓储管理虽然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实践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但由于有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依然是优化调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当今
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期,随着政府、行业、群众对绿色低碳的要求逐渐提高,绿色建筑的建设量也逐年增高。然而,在绿色建筑支撑技术方面,现阶段我国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两个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