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G指数及TyG-BMI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 G)指数及其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复合指标(Ty G-BMI)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个指标对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血清生化检查的住院病人共353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腹部超声结果,首先依照NAFLD诊断标准把人群分成NAFLD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间的人群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Ty G指数及Ty G-BMI的差异。接着将人群的Ty G指数及Ty G-BMI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比较各Ty G四分位组和Ty G-BMI四分位组间NAFLD患病率以及各指标的差异。再通过Spearman相关法分析Ty G指数、Ty G-BMI分别与各研究指标的相关性。随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Ty G指数及Ty G-BMI与NAFLD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对两个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1.总研究人群共有3531人,其中NAFLD组1031例,对照组2500例,研究人群中NAFLD患者的比例为29.20%。NAFLD组人群的Ty G指数及Ty G-BMI均高于对照组(Ty G指数:8.89 vs 8.43;Ty G-BMI:224.92 vs 187.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研究人群中Ty G指数和Ty G-BMI水平分别进行四分位数分组,发现由低到高各Ty G四分位组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9.9%、22.9%、32.8%、51.3%,在Ty G-BMI四分位组中分别为5%、16.1%、35%、39.1%,均表现出NAFLD的患病率随Ty G指数或Ty G-BMI水平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1)。3.各Ty G四分位组间和各Ty G-BMI四分位组间的性别、年龄、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白蛋白、尿酸均具有差异(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y G和Ty G-BMI水平与年龄、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ALT、AST、ALP、γ-GT、白蛋白、尿酸呈正相关(p<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y G指数为NAFLD的危险因素,NAFLD的患病风险随着Ty G指数水平的上升而升高,在调整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ALT、AST、ALP、γ-GT、白蛋白、尿酸等因素后,仍保持着这种关系。在Ty G-BMI中也可发现类似的结果。6.ROC曲线分析提示Ty G指数诊断NAFLD的最佳切点为8.6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3%和67.8%,其曲线下面积为0.715(95%可信区间:0.700-0.730)。而Ty G-BMI诊断NAFLD的最佳切点为202.71,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7%和69.0%,曲线下面积为0.802(95%可信区间:0.788-0.815)。与Ty G指数相比,Ty G-BMI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Ty G-BMI与其剩余的构成要素(BMI、甘油三酯、葡萄糖)的ROC曲线下面积对比发现,Ty G-BMI的诊断价值优于各构成要素。结论Ty G指数和Ty G-BMI与NAFLD的关系密切,均为NAFLD的危险因素。与Ty G指数相比,Ty G-BMI对NAFLD诊断价值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远程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方案;评价远程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方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的干预效果;探索远程创新表达认知干预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方案的应用和反馈,构建远程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方案初稿,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并修订,选取8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预实验,形成方案修订稿;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某社区卫
目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是当前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普遍的耐药性和传播迅速的特点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替加环素与多粘菌素B是治疗CRKP的主要手段,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发现耐药性的增高。异质性耐药是一类特殊表型,由于在临床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检测,异质性耐药成为了当前引起抗生素临床治
目的:探索临床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与人β淀粉样蛋白1-42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29例同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m,CAG)和人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β1-42,Aβ1-42)抽血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查看CAG图像的结果,对这129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目的: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1.01-2019.07.31入住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电话联系获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生活资料、入院资料等。所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入选患者在出院后随访1年,了解患者出院后因再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入院情况。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有无因慢阻肺急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引起的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COVID-19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对重症COVID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而产生的以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的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畸形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PMOP直接导致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经常被漏诊,而且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近年来对于PMOP的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以近几年的文献为基础,阐述了PMOP的3大发病机
背景:近年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发病率、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对IPA的快速与精确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真菌培养、(1,3)-β-D葡聚糖((1,3)-β-D glucan,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
目的:评估成人脓胸的临床特点、病原谱分布以及治疗效果,着重分析脓胸患者中单一感染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与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的临床表现差异,分析肺炎并发脓胸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早期诊断与有效抗感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诊断明确及资料完整的194例脓胸患者。结合患
目的:通过统计学分析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出现住院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临床预测模型。将该模型与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及Bova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者在预测不良预后方面的效能,以期能提出一个综合可靠的短期预后模型,从而早期发现风险,辅助临床医师做出适当的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197例,并依照住
目的寻找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首诊资料中对APE一年内死亡和急性期使用机械通气相关的影响因素或指标。探索可用于预测APE一年内死亡和急性期使用机械通气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病情和预后评估,让患者受益。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经我院急诊科首诊,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16例APE患者,收集患者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