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甲状腺癌根治术麻醉深度和肌松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snj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可否加深麻醉深度,能否减少术中肌松药的用量,并观察其是否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40例甲状腺癌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组1)为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组,针刺组(组2)为频率100Hz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组。两组术中均吸入异氟醚,维持BIS在50左右,以保持相似的麻醉深度。当麻醉达不到所要求的麻醉深度和肌松程度时,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追加肌松药0.03mg/kg,当病人出现持续性心率增快或血压增高≥基础值20%,持续时间≥3min时,给予芬太尼0.05mg/次。针刺组于插管前先进行15~20分钟的针麻诱导,电刺激频率为100Hz、强度从8mA逐渐过渡到12mA左右,以患者产生酸、麻、胀、重为准。麻醉全过程持续开放电刺激仪,其波形、频率及强度同诱导时。分别记录两组插管前后、切皮前后、手术15分钟、30分钟、45分钟、1小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的T<,4>/T<,1>值,插管后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异氟醚吸入、呼出浓度和MAC,并记录术中肌松药和芬太尼的总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评分和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 结果:(1)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针刺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波动小。(2)手术期间,针刺组循环相对对照组容易控制,血压心率较平稳。针刺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较对照组减少0.21vol%,MAC降低约0.18vol%(P<0.05),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用量也较对照组低,但针刺组肌松药总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术后镇痛药用量针刺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术前及术中辅助TAES可加深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减轻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较为平稳的循环状况。可减少术中和术后镇痛药用量,减轻术后早期病人的疼痛,但针刺是否具有肌松作用本实验尚无法证实。
其他文献
1选择园址梨比较耐旱、耐涝和耐盐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沙地、滩地、丘陵山区以及盐碱地和微酸性土壤上都能生长,但以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肥沃沙壤土上栽植
The novel concept of Compound-Agent is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some independent sub-agents that share common beliefs and employ community actions. The Expli
在甘肃河西走廊戈壁区65个样地采集的225个土壤样品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16个样地的64个土样,进行了土壤粒度分析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典型戈壁在地表0~2和2~20 cm土层深度土壤粒度相差很大,在20~40和40~60 cm土层深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质量百分比逐渐趋于均匀。(2)河西典型戈壁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在1.677 5~2.999 9之间,其变化较好地反
应用同位素~(15)N 示踪技术,盆栽结瘤(R_(j1))与不结瘤(r_(j1))等位基因系大豆,研究豆株对土壤氮(N_S),肥料氮(N_F)和空气氮(N_G)的吸收利用特点,试验结果表明:r_(j1)豆株只
书籍设计者应该怎样把握机遇并积极迎接挑战?本文试以文化学、传播学等理论对问题其根源进行一些探讨并从设计学角度提出几点建设性解决方案。 How should book designers s
研究背景和目的:肺水肿是急诊及ICU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虽然静水压升高性肺水肿与ARDS所造成的肺水肿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也不具有特异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96~2000年度先进集体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
理事会rn顾问:曲绵域 马启伟rn理事长:段世杰rn副理事长:杨天乐 金季春 史康成 杜利军 田麦久 蓝燕生 李元伟 于长隆rn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于长隆 马 铁 史康成 
马启伟 王占春 王路德 牛兴华 石玉琴 卢德明 叶永延田得祥 冯炜权 司徒壁双 戎家增 过家兴 曲宗湖 曲绵域刘绍曾 李良标 李岳生 李富荣 严庆铃 岑浩望 何方生邹大华 张玉青
借鉴国际足联技术部主任马洛茨基博士的方法,对第13、14、15、16届世界杯足球赛全部220场比赛、559个入球第一手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求规律。结果是:(1)历届世界杯足球赛平均每场入球数(PM值):第1~第6届PM值为4.2,均高于前14届的均值3.3,为“重攻轻守、攻强守弱”阶段;第7~第14届PM均值为2.6,上下摆动幅度不大,为“攻守趋于稳定平衡”阶段;第14届后,FIFA对竞赛规则、规程赛制进行改革,使PM值回升,标志世界足球进入了崭新阶段。(2)射门入球;上半时进球少于下半时,大体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