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内碎片林地的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地对山地水文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维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成片林地,相对受到较好保护。但在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内,存在大量面积小于3.3公顷、用地性质被“三调”划定为03林地,在占用林地立案的范围之外。这部分单块面积小于3.3公顷的“碎片”林地,或为残留自然林、灌木林,或为人工经济林,包括部分野生果林。受水文环境影响,碎片林地多分布于山顶、沟谷或水体岸带。规划中,大部分易被归入建设单元之间的非建设区生态空间,部分可能被归入建设区(城市绿地或居住等建设用地)。虽然单个体量有限,总规模却是不容忽视。大部分碎片林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是区域水文与生物多样性生境空间格局的重要表征因子,并扮演特殊物种赋存地和生态踏脚石角色,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任何个体变化都会影响到系统机能,碎片小用地却关联着大功能。因处开发边界内,使这些零星分布的林地空间还兼具游憩休闲潜能。然而现实中,因规模相对较小,又没有生态红线“保护伞”,建设单元内的碎片林地极易被“夷为平地”,非建设用地、规划绿地内的自然碎片林地常被“人工新绿”取代,支持其存在的水文与生物多样性生境系统因此断裂,诱发生态环境问题。在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妥善保护、利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高价值碎片林地,建立生态保护与功能利用的内在联系,挖掘碎片林地潜藏的经济、环境增值效益,促进让自然做功的低成本绿色空间建设,是城乡规划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针对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内碎片林地具有高复合价值却未受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现状,本文借鉴林地、绿色空间规划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典型山地城镇重庆市永川区的实地调研与实践研究,对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内碎片林地的保护与利用路径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由上至下、目的明确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划方法体系。丰富了国土空间的规划理论,拓展了相关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研究视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下: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内碎片林地价值甄别框架探析。基于碎片林地内在本体特征和外在关联特征的分析,探讨地域水环境格局与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赋存生境保护及服务城区的潜在休闲游憩利用维度的高价值碎片林地甄别。在此基础上,尝试构筑碎片林地的复合价值甄别框架,以期为碎片林地的价值分区、功能设置与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持。碎片林地保护与利用适应性规划组织。根据综合价值甄别结果,结合宏观层面区域价值研判,对现状碎片林地进行价值分区。基于各个维度碎片林地功能价值的区位差异,复合区域水文空间模式、绿地生境网络空间体系及游憩观瞻系统进行碎片林地的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潜在游憩利用保护利用导向设置。在中观层面,针对水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碎片林地,叠加区域水文系统与区域生境格局的整体分析,提出“林地+”空间模式将分散点位的现状高价值碎片林地融入区域林地网络系统空间格局,增强依托的水文和生境系统,使保护更加高效和可持续。针对休闲游憩利用区的碎片林地,叠加活动需求,提出“+林地”空间模式使分散点位的现状高利用价值碎片林地形成连续林地系统,并与区域绿地系统衔接,增强其利用价值,降低其维护成本,且有助于区域水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碎片林地在地性生态介入空间设计方法。在微观场地与环境设计环节,对水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碎片林地,提出生态化、风景化设计方法。对休闲游憩利用区的碎片林地提出体验化、场景化的空间设计方法。通过生态介入的手段,实现空间塑造过程的低环境影响,并有助于场地水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使林地空间设计措施遵从和传导保护和利用规划布局与导向,体现系统保护诉求,践行高价值碎片林地的切实保护。
其他文献
液滴微流控技术研究液滴的生成、操纵与应用,其中液滴生成之后的操纵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液滴的分割、合并、分选、分隔、定位等以适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一些生物医学研究场合,如要将单细胞或细胞群进行配对、孵育为球状体等,就要求在液滴(同时包封细胞等)生成之后进行定位分隔以利于对液滴包封的内含物实施进一步的观测分析与操作,这种应用场景产生了对液滴生成与定位耦合装置技术的需求。但是微流控条件下,液滴生成过程的高
学位
细胞分选在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生物学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分选有着分选速度快、准确率高、样本消耗低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细胞分选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的细胞分选手段在支撑细胞异质化研究等领域存在一定的限制,本论文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精确捕获+负向介电电泳控制下细胞释放的单细胞分选技术策略和微流控装置。论文借助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方法,探讨了捕获陷阱/微电极对等结构参数
学位
血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并且占据血液成分的二分之一左右,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血细胞观测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上均有着重要价值。目前血细胞观测的手段日益丰富,其中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因其具有光路简单、易于集成和小型化;成本低且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场地;无需染色且成像视野大;可以获取观测样本三维信息等优点在血细胞观测领域应用逐渐深入。为了更好的进行血细胞观测,需要尽可能高
学位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身体机能的下降与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大导致许多老年人平衡能力、运动能力衰退或丧失,造成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弱、摔倒风险增高。传统电动轮椅方便了老年人出行,提高了老年人群社会参与感,但缺少智能化管理,无法监护老年人群的日常活动并提供紧急救助。轮椅使用者在日常抓取物品、进食、推进轮椅等活动中需要维持自身坐姿平衡,其坐姿活动变量能反映出功能活动水平,因此实现智能化远程监护可以对老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和人类活动方式。其中,高速交通运输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在空间中的快速移动成为可能,人群跨城出行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要素共同作用的特点。人群跨城出行的时空行为实际上形成了城市间短期的人口流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产业、信息等实体与虚拟的流动要素,最终反映在城市间的以跨城出行行为为代表的人口流
学位
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城市开发重点将从增量扩张逐步转向存量优化。在当前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县域的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来推动县城提质增效,但目前探索县域更新模式的研究成果还很匮乏。县城的生态格局和文化基因特征明显,但更新动力不足,采取何种方式对哪类存量空间实施更新对县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以存量空间更新关联的要素为研究重点,针对县域空间演变特征认识不足的现状
学位
向列型液晶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响应灵敏的软材料,特别是液晶微滴,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响应迅速、灵敏度高,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双亲性分子修饰液晶液滴可制备光学探针,待测物在液滴表面与修饰物的相互作用会引起液滴中液晶分子取向改变。借助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很容易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此变化,从而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放大为宏观可见的光学信号,实现对生化分子的传感检测。然而,液晶液滴尺寸分散性及流动性
学位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地域文化弱化,人地关系发生剧烈变化的三峡库区城市面临着文化断层和记忆丧失的重大挑战。三峡库区建设带来的水位上升使诸多临水而建的三峡老城和历史地段受淹,老城记忆和文化的延续问题在早期移民迁建过程中被忽视。随着后三峡时期新城建设的逐渐完成和存量规划下城市品质提升诉求的上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与文化提升成为转型发展时期城市更新研究的重要方面和学术关注点。以城市街区为载体,挖掘记忆场
学位
21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公认的全球性气候问题,给全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球变暖导致高温热浪天气频发,更高频率、更长持续时间的高温热浪将在21世纪末形成。高温热浪已经成为城市中威胁人群健康的极端气候之一。高温热浪与人为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城市高温热浪天气中带来的热风险成为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重点之一。评估城市热风险有利于确定热浪天气下的高风险点,了解高风险点随时空的变化规律,掌
学位
人类的生产生活均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土地资源。协调的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相反,土地利用未进行有效配置、用地总量失控、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将引发各种问题。可以说,土地利用在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统筹规划中,是兼顾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的桥梁纽带,也是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课题。而要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将各项功能用地在格局上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各类土地的协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