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解郁方对肝郁脾虚抑郁大鼠脑及肠道色氨酸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基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并局限治疗范围,为其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数据。研究方法:首先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学和考据学研究法,系统查阅和梳理历代文献,考证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源流,分析其组方依据、组方结构和组方特色,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梳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总结其核心功效和主治病证,为精准临床定位
学位
研究目的(1)观察解郁安神香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初步探讨解郁安神香缓解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焦虑或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3)初步探讨非器质性失眠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试验设计:采用前瞻、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样本量及分组方法:利用SAS软件给定种子数,产生001-048的随机数字表,设定12个区组,区组长度为4。对48个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区组化设计的排序,将其分别纳入A组和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析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颅内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及颅内血流动力学之间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纳入标准为发病72小时以内的急性轻重度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且同时满足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OCSP分型为部分前循环,采集一般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的综合治疗方法,干预阴虚阳亢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观察指标以诊室血压、家庭血压、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为主,以此评价五行音乐疗法辅助治疗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的疗效。优化阴虚阳亢型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方案,探索传统医学综合调摄原发性1级高血压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内
学位
1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马蹄环形外固定架固定Pilon骨折的负重稳定性及在临床应用中效果。2研究方法2.1方法1:尸体标本研究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提出的骨折块的数量及Leonetti等在2017年提出的不同分型骨折线的方向截骨建立Pilon骨折模型。将同一具尸体的左右脚进行配对,然后采用数字结合左右对标本编号,随机抽取一只采用马蹄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配对另一只自动接受单臂式外固定架固
学位
目的:探索性研究合并肺癌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提高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提高临床上鉴别转移癌与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能力,提高患者生存期。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临床研究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的合并肺部恶性肿瘤的MPMN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访,通过对比合并肺癌的多原发与不合并肺癌的多原发患者,并对合并肺癌的多原发
学位
高血压(hypertension)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特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亿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病程缓慢,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长期的、慢性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器官衰竭。近年来,西药在降低血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著改善了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损害,但常伴有
学位
研究内容一 IL-23/Th17轴相关因子与斑块型银屑病(血热瘀阻证)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研究斑块型银屑病血热瘀阻证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介素 17A(Interleukin-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60例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为研
学位
目的: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平台(WanFang)、PubMed数据库获取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文献,并对文献中的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归纳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的核心中药组合。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数据挖掘得到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
学位
背景: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智能设备广泛使用,眼睛干涩、酸胀及视物不清等各种视疲劳症状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视疲劳在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其中老年患者因其调节力降低、体力精力均有所下降、易合并干眼症等,发病后症状缓解慢、对生活的影响更为突出。目前,现代医学对治疗本病主要采用休息、口服维生素、抗疲劳眼药水滴眼等手段,甚至一些医生认为该病无治疗意义,致使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针对性的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