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赋役法律制度研究 ——以一条鞭法为视角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赋与徭役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运行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财政收支和国家建设的主要人力物力来源。因此,一个朝代的赋役立法往往与国家政权的兴衰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息息相关,也最能反映该时代的政治社会风貌。在中国古代赋役法律制度史中,明代一条鞭法制度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赋役法律制度演变的视角来看,一条鞭法制度主要产生于公元十六世纪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其上承唐代建中年间杨炎推行的“两税法”制度,后启清代雍正年间推行的“摊丁入亩”制度,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也被学者称之为我国古代赋役法律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里程碑之一,梁方仲先生更是将其称之为“田赋史上一绝大枢纽”、“现代田赋制度的开端”。从一条鞭法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来看,该项制度打破了二三千年来的实物赋役法律制度,推动了赋役法律制度史上由人丁税到土地税、由实物税和力役到货币税的变革。同时,明代一条鞭法制度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赋役一元化的结构形成,对清代“摊丁入亩”的制度改革乃至近代税法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对于明代赋役法律制度中的一条鞭法制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大多集中于政治、经济、历史领域,以法律史的视角对该项制度进行的研究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且往往是从其他方向对该课题进行涉及性研究,没有聚焦于一条鞭法制度所进行的赋法和役法改革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本文将明代一条鞭法制度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在明代赋役法律制度的整体框架之下,对一条鞭法制度的产生背景、制度变革、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并辅之以明代法规的具体条文以及地方志的记载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明代一条鞭法制度从立法变革到配套措施施行的整体构架,并对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效果和消极影响进行阐述和评价。最后,本文将对明代一条鞭法制度进行总结,探讨其对清代赋役法律制度确立和改革的影响,分析一条鞭法制度在中国赋役法律制度演变过程中的进步意义。自夏商西周时期“贡”的首次出现,到清代的“摊丁入亩”制度改革,赋役法律制度是中国法律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明代赋役法律制度中一条鞭法的变革过程,分析赋役立法对社会和经济变动的影响,对我国税法改革形成一定的启示,增强社会调控能力,促进资源公平分配,保障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其他文献
倒辞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从古至今,不管是在诗、词、曲、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会话、网络语言中,应用都十分广泛。但它也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作为一种积极礼貌策略,表面上应用具有冒犯性的不礼貌话语,而实质上用以构建与交际对象正向的人际关系。这种言表与言外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与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密切相关。但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如表现形式、表达效果和使用动因等方面。《红楼梦》是
本次翻译实践所选材料节选自齐尼亚·特霍米所著的《为什么要自我赋权》一书。这是一本励志书籍。译者选取本书中的第一章和第八章作为翻译实践文本,在这两章中原作者根据自身经历以及身边人的故事来为读者说明自我赋权的重要性。此文本与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分类中呼唤型文本的特征相吻合,纽马克提出呼唤型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方法。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信息的传递,关注读者的反应
文章以伯格森哲学中的自由意志思想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数量与质量、两种众多性以及两种自我的分辨,将时间与空间分离,从而得出真正的时间即绵延。柏格森对自由意志问题的探讨是从时间入手的,他强调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是空间化了的时间,绵延才是真正的时间。柏格森通过直觉的方法对绵延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人们在生活中触及的是表层自我,这是一种虚假的、不真实存在的。只有通过直觉进入到深层自我才能实现自由,绵延是个人
作为中国文艺界曾经的领导人之一,周扬的文艺思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与为政治服务的统一。他不仅被称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战士,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本土化的过程中还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民主革命时期,面对文艺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更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民主革命时期周扬的文艺实践活动入手,结合其
北宋继承了唐末五代的各项基本政治制度,官制及其附带的司法制度亦是如此。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林立的混乱局面。在此基础上,宋朝统治者致力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司法权的掌控无疑也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层面。经历了唐末五代的社会动荡,作为尚书省所统辖的六部之一的刑部,其机构建制、职能职守都经历了不断的蜕变。宋初,隶属于刑部之下的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都虚而不备,其各项职能由审刑院或其他
时至今日,我国企业破产制度实践已走过30余春秋,《企业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破产法制度体系,在建设破产审判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道路上有着显著的成绩。破产法的理念、文化与制度规则也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和认可。破产重整制度是我国《企业破产法》所确立的重要破产程序,其已经成为公认的清理债务、复兴企业最有力的法律制度之一。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破产重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其中关于重整
清军入关后,东北作为“龙兴之地”,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清朝贵族的特权,保护满洲的风俗,清廷在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但是,禁关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时紧时弛,仍有大量关外流民进入东北地区。吉林长白山地区自康熙年间开始就被视为祖宗发祥之地而厉行封禁,但是随着这里的金矿资源陆续被发现,一大批流民冒险犯禁私采黄金。流民韩宪宗最终完成了对该地各金工组织的统一,建立起了以夹皮沟金矿为中心的“韩边外”地区。“韩边外”
本文是以萨拉·斯莱格所著《击溃》一书的第7、8、9章为文本主要分析对象写成的翻译实践报告。这部作品是一本悬疑小说,讲述的是著名摄影师米兰达·布兰德在其职业生涯的巅峰离奇死亡后,引起轩然大波。几十年后他的儿子西奥雇佣女主人公凯特将他母亲生前的作品归档,凯特偶然看到米兰达的日记,发现整件事情疑云密布,一场有关艺术、权力和疾病的故事就此展开。作者匠心独运,在语言风格、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等方面展现出精湛的
模糊限制语现象是语言学领域中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对语言本质的研究不断增加和深入,法律语言学也在不断的发展。法律语言模糊性也一直是法学和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法律以语言为依托,语言为法律的载体。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语言中的模糊限制语,旨在发现模糊限制语在法律语言中整体的分布特点和差异,以及通过和通用语的对比发现其存在的原因与功能。本文选用了可以代表通用语言的语料库BROWN和代表法律语言的语料库CU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腾飞,各大公司在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同时,首先需要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为缓和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利益平衡。各大公司引进了股票期权这一新的薪资制度。现阶段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面临着瓶颈期,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法规对其发展产生了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所得课税的法律问题,法律上存在很多不恰当、模糊和空白的规定,使得这一制度的问题尤为明显。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