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与冠层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减排压力愈加凸显。由于森林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温室效应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尤为必要,区域尺度上探明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固存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极具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以探讨东莞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为目标,揭示影响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各种因子,为增强区域森林碳汇提供对策。研究以2km×2km的UTM网格为取样单元,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综合运用PCA、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东莞森林0~50cm土壤有机碳和林冠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本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不均匀,表聚性现象比较明显。0~25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35±0.69g·kg-1和45.49±2.14t·hm-2,25~50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分别为9.09±0.47g·kg-1和31.72±1.55t·hm-2,上层土壤(0~25cm)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下层(25~50cm)(p<0.01)。林分尺度上,土壤上层(0~25cm)有机碳含量以阔叶林最高,为17.91±2.00g·kg-1;25~50cm层以针阔混交林最高,为11.52±1.8g·kg-1。两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分别为53.3±6.81和35.92±6.62t·hm-2。不同林型0~25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25~50cm层的差异不显著(p=0.2138>0.05);各林型0~25cm(p=0.1770>0.05)和25~50cm(p=0.6647>0.05)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也不显著。   (2)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较强,上层土壤(0~25cm)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地统计学分析揭示上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装模型,块金系数<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结构特征;25~50cm层为线性模型,块金系数>100%,空间自相关程度微弱。MoranI分析显示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在滞后距离10.2k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空间负相关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Kriging插值图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的高值区沿东西方向分布于调查区域的中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天然阔叶林内,有机碳密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人工纯林内。   (3)森林的林冠开度高,林下光照条件较好,冠层叶面积指数整体较低,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较强。林冠开度平均为22.26±0.36%:直射光立地因子、散射光立地因子和总光照立地因子分别为33.42±0.60%、30.78±0.49%32.11±0.54%:平均叶面积指数为1.83±0.02(m2/m2)。马尾松林的林冠开度最大,直射光、散射光和总光照立地因子数值也最高;竹林的平均叶面积指数最高,为2.24±0.06(m2/m2)。不同林型之间的冠层结构参数差异极为显著(p<0.01)。受群落结构所影响,不同树高和径阶群落间的冠层结构参数差异极为显著(p<0.01)。海拔、坡向、坡度和坡位对林冠结构的影响显著(p<0.01)。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冠层结构参数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系数低于25%,呈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结构特征,林冠结构以及林下透光率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控制。   (4)异质性冠层结构对林下植被产生显著影响。MRPP分析显示冠层结构参数各组间的p<0.01,T值均为负值,A<0.1。指示种分析显示共有9种林下植物为冠层结构特征的潜在指示种。CCA排序显示林下植被分布主要受土壤有效养分和水分含量限制,同时还受到土壤酸碱度和光照条件的共同影响。   (5)区域尺度上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受到植被、地形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起源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p<0.01)。但不同起源林分的冠层结构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影响不同。人工林的林冠开度和叶面积指数对上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极为显著(p<0.01),天然林的影响不显著(p>0.05)。总光照立地因子对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产生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显示物种组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影响,群落间的有机碳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大叶相思林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林下草本和灌木生物量间相关性极为显著(p<0.01),与林下凋落物现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3967>0.05)。海拔、坡度及坡位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坡向的影响不显著(p=0.2183>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毛管持水量(rPC=0.3290)、总孔隙度(rPC=0.2660)、土壤全氮(rPC=0.5120)和碱解氮(rPC=0.3990)等土壤理化因子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影响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考察环境因子中,冠层结构及土壤N素对本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影响程度最强。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常见病害,发病率一般为20%一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秋季田间植株成一片枯黄,以至枯死,严重威胁着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嫩茎和侧
盲均衡技术是一种不需要训练序列的自适应均衡技术,仅依据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就能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它是目前数字通信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
杜威的《儿童与课程》是非常著名的教育学著作,他在书中论述了儿童与课程、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杜威的思想和认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杜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下项目背景和研究内容,该项目的目标是在通用、灵活、无缝的全IP架构下建立一个综合网络,所支持的接入技术包括Ethrnet(固定网的代表),WLAN(如无线热点技术)和W
设计教案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的核心工作,也是学科教师重要的能力之一.教案的书写与设计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铸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当前,由于信息资源不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参考资料的“搬运工”的现象,文章以《二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采用“辩课”的教学方法,借用“还原文本”的文本解读理论构建思考支架,提
本文介绍了现代声学的发展及声学测量标准和声学测量仪器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手持式实时声振分析仪是当前发展的方向,它不但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采用了DSP处理后,具有实时
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物理模型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学会变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本文主要分析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的
实践已经证明,中小企业板的潜在风险是可调可控的,重大风险通过强化监管措施是可以防范化解的。通过中小板的五年实践,和对未来的展望,使得我们对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