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杂合现象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汉议文本的对比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合"一词起源于生物学,表示由于两方或多方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的一方。在中国,韩子满首次明确地将杂合的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也由中外学者从归化异化、后殖民主义和多元系统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探讨与肯定。然而,杂合造成的消极影响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不适当的杂合译本会产生译语语法错误,造成意义表达艰涩,给译语读者带来不少困惑。
  本文选取美国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汉译文本,展开文化和语言层面上的个案研究。在认同译本杂合的基础上,以原文为参照进行两个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翻译策略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对译语产生的影响,力求找出更适合此类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为文学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杂合。在语言层面上,三者在句式上都存在鲜明的原语句式结构,但在概念上施咸荣译本保留了更多音译名词,孙仲旭译本则倾向于概念的意译。在文化层面上,施译本较之孙译本更倾向于文化词语的直译,孙译本倾向于短语的归化释义。从译本的杂合语对目的语的优化意义上讲,施译本给汉语带来了更多新成分,有助于丰富汉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消极意义上看,两个译本都存在不适当的杂合且比例相当,表现在字字对译,介词误用以及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使用不当。由两个译本的对比结果发现,杂合的存在同思维方式和异质性概念息息相关,因此译者应正视杂合的存在,以翻译的功能目的和读者为导向,调整杂合语在译文中的比例,尽量减少其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生态伦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生态伦理学运用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综合知识,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对象,是一门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科学。它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由生态学和伦理学相交叉而形成,是伦理学的分支,其目的通过对生态环境中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为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一个恰当的道德根据。  本文主要从生态伦理的角度
学位
芭芭拉·金索维尔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当代作家。她的小说《动物梦》曾多次获奖。这部作品描述了在美国后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山区小镇的变迁和一位美国当代女性寻找精神归宿的历程。主人公科迪在与环境污染做斗争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动物梦》这部作品,旨在证明芭芭拉·金索维尔的生态观。论文正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家、作品、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化
学位
从事语言学和哲学研究的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从格赖斯的关联概念入手对话语理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于1986年联名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专著,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论。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的角度提出了最佳关联假设和关联原则,指出人类认知以追求关联最大化为取向,争取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人类交际以最小处理努力追求最佳语境效果为取向。  格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
期刊
普契尼作为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创作大师,普契尼对女性角色的钟爱和完美塑造是其歌剧创作中的突出特色。其歌剧中女性角色的创作特点有以下三点:一、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关注和偏爱;二、以爱情为主线,彰显女主角悲剧命运;三、突出女性角色的主体地位,关注女性命运。造成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以上特点的原因有:一、社会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普契尼性格特征对其创作的影响;三、真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论述中,本文选取咪咪、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朋友》是美国著名青少年文学作家罗莎·盖尔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丰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西印度群岛移民女孩在后殖民时代的美国的真实生活,通过菲利西娅的一系列经历展现了少数族裔在美国的真实生存状态。本论文主要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探讨美国社会中的文化殖民现象。在美国,主流价值观与文化霸权利用正统教育以及文化传媒等方式对边缘群体与少数族裔进行精神改造,从而达到殖民化,甚至自我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