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常发生在颅脑外伤后,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本文旨在探索一些临床指标变化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的关系,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可能引起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急诊科住院的310例单纯颅脑外伤(i TBI)患者及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神经外科的113例i TBI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头部简明损伤评分(AIS)≥3分2.其他部位AIS<3分3.年龄16-70岁4.伤后24小时内收住院。排除标准:1.服用法华林药物2.既往有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的病变3.恶性肿瘤4.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5.临床资料不全者。记录其年龄、性别、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时心率、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异常、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住院时间、死亡发生情况。根据INR≥1.2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比较两组预后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入院时相关指标对患者发生ATC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1、凝血病组的休克指数、瞳孔异常比例、红细胞分布宽度、脑部手术、院内死亡率高于非凝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病组GCS评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非凝血病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OR值0.858;95%CI 0.768-0.959;P=0.007)和休克指数(OR值1.042;95%CI 1.010-1.074;P=0.009)是i TBI患者发生ATC的独立危险因素3、休克指数对预测i TBI患者发生ATC的敏感度为36%,特异度为88.5%,P=0.005,有统计学意义;GCS对预测i TBI患者发生ATC的敏感度为66%,特异度为76.1%,P<0.001,有统计学意义4、患者INR≥1.2(OR值4.142;95%CI 1.471-11.665;P=0.007)、年龄(OR值1.051;95%CI 1.007-1.097;P=0.022)、GCS(OR值0.674;95%CI 0.567-0.801;P<0.001)、血小板分布宽度(OR值1.537;95%CI 1.104-2.138;P=0.011)、红细胞分布宽度(OR值1.762;95%CI 1.123-2.765;P=0.014)是i TB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以INR≥1.2为ATC诊断参考标准,伴有ATC的i TBI患者发生死亡可能性明显增加。2、休克指数、GCS评分等指标对早期预测ATC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3、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是i TB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