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新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技术与金融充分融合,“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孕育而生。在监管机构的定位中,金融科技作为金融服务提升的技术手段已基本明确。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虽然2016年左右P2P网贷出现了大量风险事件,但随着监管部门及时跟进,整体模式的强盛生命力正得以持续展现,并已在经济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金融服务自我改革要求和呼声亦不断提升。因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其产生和兴起过程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业界专家的关注,大家迫切希望借此找到金融服务改革的方向。
围绕互联网金融,当前学者们主要是从其内涵、外延、模式识别、存在的风险及管控、配套监管、对传统金融相互影响及模式创新等开展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部分学者对互联金融模式创新及其创新本质开展了研究,但主要围绕模式分类、创新路径、创新动力等主题展开,对模式具体扩散过程的研究是缺乏的;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另外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情况来看,对于模式扩散和评价等后端研究当前较少。因此我们认为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开展体系化研究,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这对当前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以及充实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个扩散过程通常经历认识、说服、决策、实施和证实等几个阶段。本文将基于学者们已有研究内容和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给出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定义,分析每个阶段相应变量和影响因素对扩散过程的影响,并以不同的扩散研究角度和不同扩散阶段为研究线索,分别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之处、模式创新的用户接受、模式创新扩散规律等问题开展了研究,最后选取典型模式代表对其实际宏观扩散过程做了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首先,我们辨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之处,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本文借助原子商业模式分类,对常见的几类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逐一剖析,从各种模式之间内在的联系、个人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定位变化以及与传统金融进行基本功能差异对比,全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常见模式与传统金融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有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没有脱离传统金融功能,除信用创造外,在其他几个功能上与传统金融形成了全面的竞争关系;在部分模式类型中,个人角色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定位。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认识阶段的研究。
其次,我们从微观个体决策的研究角度探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被用户选择接受问题。一种创新只有被整合纳入普遍、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并得到有效普及,其潜在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用户微观个体的决策接受,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得以创新扩散的首要条件,也是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创新扩散的说服和决策过程。我们通过对学者们已有研究的梳理总结,归纳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借助TAM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用户选择关键因素模型,通过调查数据和实证研究,客观分析了用户选择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关键因素、关键路径以及相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应用创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易用性感知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用户有用性感知的重要因素,风险和监管并不负面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用户接受。相应研究成果已经见刊。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说服和决策阶段的研究。
再次,我们从微观个体到宏观整体汇聚的研究角度,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实验研究了用户接受后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过程。用户个体接受研究表明新技术创新应用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易用性感知的重要因素。这个研究结果只说明个体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决策时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却无法刻画这种新技术应用创新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被用户接受后,在整个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以及与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和整体扩散规律。我们在用户接受研究的基础上,以微观个体向宏观整体汇聚的研究角度,“自底向上”的构建多智能体仿真模型,结合个体Bass模型下的决策规则,基于当前金融消费网络的实际网络结构特性,探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与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及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扩大、人们对创新风险容忍度提升和社交媒体发展带来网络结构特性的变化,这三个因素影响下的模式创新扩散将呈现出更好的扩散速度和程度;而个体异步序列下随机状态更新规则,减缓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的速度和程度。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决策和实施阶段的研究。
最后,我们选取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典型代表移动支付,采用其历史发展数据实证了其模式扩散过程,从宏观扩散研究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本文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的研究。多智能体仿真研究充分揭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扩散规律。我们选取人民银行支付司对移动支付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借助Matlab工具和宏观Bass模型对其参数开展拟合,实证了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历史扩散过程,并预测了其后续时间序列的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和未来市场空间,从宏观扩散角度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研究。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证实阶段的研究。
全文围绕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这个主题,运用问卷调查、实证、仿真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其创新扩散过程开展了体系化的研究,其主要贡献在于:
1、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研究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理论体系做了有效补充。本文选取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研究的微观用户接受、微观个体到宏观总体、宏观拟合等多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过程做了系统化研究,填补了互联网金融理论在模式扩散研究上的欠缺。相比于以往单一视角的创新扩散研究,本文采用的多角度研究更全面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的研究亦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2、本文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过程开展研究,既是对多智能体研究场景的创新,更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扩散研究方法的创新。当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扩散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定性分析和推演开展。本文在探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内在机制时,采用复杂网络理论下的多智能体模型仿真,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过程开展研究,这本身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亦是对多智能体研究场景的创新。多智能体仿真实验中智能体随着时序和因素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模式扩散过程,能更加直观、动态的反映其模式创新扩散过程,这与传统的实证、模型构建等研究方法相比更加生动和直观。
3、本文在多智能体模型仿真研究中,突破当前众多学者对多智能体状态更新采用同步一致序列或异步一致序列的方式,实现了异步序列下随机状态更新规则的智能体决策仿真,这本身是对多智能体状态更新规则研究做了补充,亦使得研究成果更贴近实际情况。
围绕互联网金融,当前学者们主要是从其内涵、外延、模式识别、存在的风险及管控、配套监管、对传统金融相互影响及模式创新等开展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部分学者对互联金融模式创新及其创新本质开展了研究,但主要围绕模式分类、创新路径、创新动力等主题展开,对模式具体扩散过程的研究是缺乏的;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另外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情况来看,对于模式扩散和评价等后端研究当前较少。因此我们认为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开展体系化研究,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这对当前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以及充实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个扩散过程通常经历认识、说服、决策、实施和证实等几个阶段。本文将基于学者们已有研究内容和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给出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定义,分析每个阶段相应变量和影响因素对扩散过程的影响,并以不同的扩散研究角度和不同扩散阶段为研究线索,分别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之处、模式创新的用户接受、模式创新扩散规律等问题开展了研究,最后选取典型模式代表对其实际宏观扩散过程做了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首先,我们辨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之处,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本文借助原子商业模式分类,对常见的几类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逐一剖析,从各种模式之间内在的联系、个人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定位变化以及与传统金融进行基本功能差异对比,全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常见模式与传统金融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有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没有脱离传统金融功能,除信用创造外,在其他几个功能上与传统金融形成了全面的竞争关系;在部分模式类型中,个人角色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定位。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认识阶段的研究。
其次,我们从微观个体决策的研究角度探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被用户选择接受问题。一种创新只有被整合纳入普遍、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并得到有效普及,其潜在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用户微观个体的决策接受,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得以创新扩散的首要条件,也是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创新扩散的说服和决策过程。我们通过对学者们已有研究的梳理总结,归纳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借助TAM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用户选择关键因素模型,通过调查数据和实证研究,客观分析了用户选择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关键因素、关键路径以及相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应用创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易用性感知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用户有用性感知的重要因素,风险和监管并不负面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用户接受。相应研究成果已经见刊。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说服和决策阶段的研究。
再次,我们从微观个体到宏观整体汇聚的研究角度,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实验研究了用户接受后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过程。用户个体接受研究表明新技术创新应用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易用性感知的重要因素。这个研究结果只说明个体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决策时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却无法刻画这种新技术应用创新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被用户接受后,在整个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以及与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和整体扩散规律。我们在用户接受研究的基础上,以微观个体向宏观整体汇聚的研究角度,“自底向上”的构建多智能体仿真模型,结合个体Bass模型下的决策规则,基于当前金融消费网络的实际网络结构特性,探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与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及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扩大、人们对创新风险容忍度提升和社交媒体发展带来网络结构特性的变化,这三个因素影响下的模式创新扩散将呈现出更好的扩散速度和程度;而个体异步序列下随机状态更新规则,减缓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的速度和程度。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决策和实施阶段的研究。
最后,我们选取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典型代表移动支付,采用其历史发展数据实证了其模式扩散过程,从宏观扩散研究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本文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的研究。多智能体仿真研究充分揭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外在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扩散规律。我们选取人民银行支付司对移动支付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借助Matlab工具和宏观Bass模型对其参数开展拟合,实证了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历史扩散过程,并预测了其后续时间序列的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和未来市场空间,从宏观扩散角度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研究。这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证实阶段的研究。
全文围绕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这个主题,运用问卷调查、实证、仿真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其创新扩散过程开展了体系化的研究,其主要贡献在于:
1、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研究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理论体系做了有效补充。本文选取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研究的微观用户接受、微观个体到宏观总体、宏观拟合等多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过程做了系统化研究,填补了互联网金融理论在模式扩散研究上的欠缺。相比于以往单一视角的创新扩散研究,本文采用的多角度研究更全面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的研究亦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2、本文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过程开展研究,既是对多智能体研究场景的创新,更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扩散研究方法的创新。当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扩散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定性分析和推演开展。本文在探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扩散内在机制时,采用复杂网络理论下的多智能体模型仿真,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扩散过程开展研究,这本身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亦是对多智能体研究场景的创新。多智能体仿真实验中智能体随着时序和因素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模式扩散过程,能更加直观、动态的反映其模式创新扩散过程,这与传统的实证、模型构建等研究方法相比更加生动和直观。
3、本文在多智能体模型仿真研究中,突破当前众多学者对多智能体状态更新采用同步一致序列或异步一致序列的方式,实现了异步序列下随机状态更新规则的智能体决策仿真,这本身是对多智能体状态更新规则研究做了补充,亦使得研究成果更贴近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