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TIM为靶点免疫治疗策略对NK和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肿瘤免疫逃逸是限制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最大障碍,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抵抗免疫细胞杀伤,包括能够避免免疫识别的多种肿瘤内在机制,以及在微环境中主动免疫抑制的肿瘤外在机制,这些机制多与免疫检查点有关。免疫检查点在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而免疫检查点通路的过度激活可以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因此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是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热门靶点,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临床。使用抗体或者抑制剂阻断免疫检查点可以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细胞毒性及其增殖能力,从而治疗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等。但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也存在很多问题,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对于部分恶性肿瘤的客观反应率很低,并伴随严重的副反应;多种免疫检查点抗体联合应用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治疗费用极其昂贵。因此,寻找针对不同免疫检查点通用性并且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迫在眉睫。研究发现多种免疫抑制性受体(PD-1、BTLA、TIGIT、NKG2A、SIRP-α等)胞内区均含有一个或数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当免疫抑制性受体与配体特异性结合时,ITIM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磷酸化后的ITIM主要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结合,从而激活SHP2,传导免疫抑制信号,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这是多种免疫检查点受体的通用信号转导机制。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策略,即通过阻断ITIM基序与SHP2的相互作用达到同时阻断多种免疫检查点的目的,增强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是一种“通用免疫检查点阻断”的治疗策略。【研究目的】本实验室前期以阻断免疫细胞内SHP2的SH2结构域与免疫检查点受体ITIM的结合为切入点,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了带有穿膜肽TAT的TAT-SHP2-CSH2多肽并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构建并纯化出了TAT-SHP2-N-SH2重组蛋白。我们预期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能够竞争性结合ITIM,阻断ITIM与下游分子的结合,从而同时阻断含有ITIM基序的多种免疫抑制性受体的激活,使免疫细胞处于持续活化状态,发挥抗肿瘤效应。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证实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能显著促进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NK细胞和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抑制性受体胞内段也有ITIM,那么多肽及重组蛋白是否也能阻断NK细胞和巨噬细胞抑制性受体ITIM与SHP分子结合,从而促进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呢?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验证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能够进入NK细胞和巨噬细胞,通过结合其关键抑制性受体的ITIM基序,阻断抑制性受体下游信号通路,解除肿瘤对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1.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带穿膜肽TAT的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进入NK细胞、巨噬细胞的时间;2.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与NK细胞表达的免疫抑制性受体NKG2A、KIR3DL-1相互作用,并与巨噬细胞抑制性受体SIRP-α相互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对NK细胞、巨噬细胞抑制性受体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的影响;3.通过Cyto 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实验及实时无标记检测仪检测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刺激后的NK细胞对人淋巴瘤细胞K562、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杀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对NK细胞分泌颗粒酶B、穿孔素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对NK细胞脱颗粒标记物CD107a的表达;4.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检测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对巨噬细胞吞噬人淋巴瘤细胞Raji、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影响;5.分别构建MC38、CT26移植瘤小鼠模型,检测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对小鼠肿瘤组织浸润NK细胞中脱颗粒标记物CD107a的表达及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研究结果】1.激光共聚焦观察携带穿膜TAT的TAT-SHP2-C-SH2约0.5h进入NK细胞、巨噬细胞,约48h后消失。携带穿膜序列的TAT-SHP2-N-SH2约24h进入NK细胞、巨噬细胞,72h后仍未消失;2.SPR、Co-IP、Western Blot实验证实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能够与NK细胞表达的免疫抑制性受体NKG2A、KIR3DL-1结合,并上调下游信号分子SYK、ZAP70的磷酸化;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与巨噬细胞表达的免疫抑制性受体SIRP-α存在相互作用,并上调下游信号分子SYK、AKT的磷酸化;3.Cyto Tox96及实时无标记检测仪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能够显著增强NK细胞对K562、HCT116的杀伤能力;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T-SHP2-C-SH2及TAT-SHP2-NSH22多肽刺激后的NK细胞分泌细胞毒相关分子颗粒酶B、穿孔素的水平均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多肽显著上调NK细胞脱颗粒标记物CD107a的表达;4.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对Raji、HCT116的吞噬能力;5.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均减缓,且平均瘤重减轻。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上调了小鼠肿瘤组织浸润NK细胞中CD107a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膜表面M1标志分子CD86的表达。【结论】1.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均可以进入NK细胞、巨噬细胞;2.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能够与NK细胞免疫抑制性受体NKG2A、KIR3DL-1相互作用,并上调下游信号分子SYK、ZAP70的磷酸化。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与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性受体SIRP-α存在相互作用,并上调下游信号分子SYK、AKT的磷酸化;3.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能够显著上调NK的细胞毒作用,并能够促进NK细胞分泌细胞毒相关分子颗粒酶B、穿孔素,以及NK细胞脱颗粒标志物CD107a,从而增强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提升杀伤效率;4.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能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的能力;5.TAT-SHP2-C-SH2和TAT-SHP2-N-SH2具有显著抑制小鼠MC38、CT26结肠癌的作用,并促进了肿瘤浸润的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
其他文献
生物材料植入体内通常会引起机体的早期免疫反应,炎症程度的高低对组织愈合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材料表面的形貌对这一现象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钛表面TiO2纳米管结构具有与骨胶原结构相似的仿生形貌,并且管径结构为药物加载提供平台。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直径约100 nm的大管径纳米管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同时会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加重炎症反应,不利于成骨改建。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制备载药涂层
学位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慢性下腰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患者个人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给社会造成繁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而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重要病因。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由位于中央的凝胶状髓核、外周层状包绕的纤维环和上下覆盖的薄薄的软骨终板组成。引起椎间盘退变的致病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异常的机械负荷、遗传因素、免疫稳态破坏、衰老、营养障碍等。这些诱因可
学位
人工骨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人工材料还不能完全模拟自体骨的生物特性。制备高仿生、高成骨活的骨修复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构建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多种途径中,利用感觉神经调控骨再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研究前景的方法。课题组前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利用聚胺诱导液相硅酸前体实现胶原内仿生硅化的理念,构建了具有纤维内矿化特征的仿生硅化胶原材料,并显示了良好的促成骨
学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自从产生并引入正畸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其在美观,维护患者口腔卫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轻中度难度病例中缩短治疗周期和椅位治疗时间上有一定优势,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所接受。但是,由于矫治效能的欠佳、材料性能的缺陷、以及生物力学原理的不明确,一直影响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有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牙齿的效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严重深覆合病例的矫正往往比较困
学位
背景种植修复是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自骨结合理论奠定至今,种植相关技术有了巨大进步。但种植体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实际骨结合面积并未达到理想的预期。加速和改善骨结合过程并保持种植体与软、硬组织结合的长期稳定性,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一直是口腔种植修复的研究热点。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电微环境的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骨组织作为一种天然带电体,其生物电活动在骨的发育和骨折愈合
学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已可以完成大部分胸科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VATS损伤小,有利于患者恢复,现已成为治疗肺部疾病的主要术式之一。胸腔镜下肺切除术需要在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的基础上进行,OLV时通气侧肺需负担原本双侧肺的任务,术中易发生低氧血症,更易受到麻醉
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引起了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腺苷是机体微环境中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较高浓度的腺苷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可以催化腺苷的水解,间接发挥免疫调控作用。ADA有两种
学位
背景乳腺癌(BC)已成为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现阶段可用于乳腺癌诊断、预后预测及疗效监测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十分有限,仍以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及传统的蛋白标志物检测为主,存在实时动态监测难实现,特异性和灵敏度低,侵入性大等缺陷,无法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全面、动态的肿瘤学信息,因此开发新型特异性乳腺癌标志物十分必要。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优化,“液体活检”
学位
背景:旋髂浅动脉皮瓣,又称为腹股沟皮瓣,最早由Mc Gregor[16]教授在1972年报道,随后一年,我国的杨东岳等[17]和美国的Daniel和Taylor[18]同期将腹股沟皮瓣进行游离移植。游离腹股沟皮瓣因位置隐蔽、皮肤质地良好和切取方便,成为临床应用较多的供区皮瓣,其优点不断得以体现,但其血管存在变异性,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临床上切取以旋髂浅动脉皮瓣时,我们发现浅支出现的概率较大,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非化脓性肉芽肿性胆管炎为主要的病理特征。如缺乏早期及规范干预,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出现进行性的胆管破坏以及门脉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目前唯一有效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患者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