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的文化解读——以“天”字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瑟·韦利于1934年出版的《道德经》英译本在西方享有盛誉,堪称经典。他把《道德经》放到了整个中国思想体系中去考察,提出《道德经》这一哲学文本的翻译重在其思想内涵的传递,因而采用的翻译策略应该是“史学性质的”,是一种“文字翻译”。然而在译介这一哲学文本的时候,中西思想不可避免地遭遇强烈的碰撞。韦利虽然想竭力摆脱传统的束缚,试着开创《道德经》翻译的新局面;但是他对中国思想的索隐还是过于理想化。 本研究尝试从文化解读的角度,运用阐释学方法,结合现代翻译理论,探讨韦利英译《道德经》过程当中的文化思想的传递。论述从“天”字的翻译切入,对比其在中西文化体系中的差异,凸现韦利的翻译策略和文化用心。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论,对《道德经》英译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交待研究的方法、目的及其意义。第二章探讨“天~‘地"之间的关系,发掘韦利如何把自然意义上的“天”转变成“人格天”。第三章论述了“天下”的翻译。主要比较了五个译本,从最基本的词汇层解读韦利的翻译。第四章论“天道”。提出了《道德经》里的“天”“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同构的观点,并尝试从人的认知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对于“天道”的翻译侧重于厘清“道”的译介历史,突出韦利在《道德经》英译历史上的所做的贡献。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研究内容和意义,对未来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2007年6月梅城区间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梅城28条街道内涝,经济损失严重。从水文角度出发,对梅州市梅城“07·6”洪水内涝成因作分析,为政府三防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提起弗洛伊德,很多人会先想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的心理学家。其实,还有一位叫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但他不懂心理学,却会画画。他是20
1 IntroductionrnA wide range of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studied by optical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Prof. William M.Yen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某电厂一期(2×600 MW)1号煤粉锅炉实际运行中长期存在二次汽(再热汽)欠温、过热器减温水过量、水平烟道入口左右侧汽温偏差大的问题而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了不利
提问是课堂的点睛之笔.由于小学生喜欢活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适当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成为提高课堂
从1987年《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发表到2006年《兄弟》的面世,余华的小说创作始终体现出对存在问题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对死亡的反复谈论和深刻思考构成了余华小说的独特风格,由此形
学位
本文从中国新历史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关系入手,在认识到两者之区别的前提下,进一步将新历史小说置于“中西合璧”的文化系统中来考查其精神。同时,鉴于以往研究对西方文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日本民族特性的“杂种性”特征与集团主义的团体意识两方面着手分析可以看到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中的一些特点。
本文介绍了猪炭疽三种类型的病变特征和鉴别诊断与处理方法.
《十月》是一本大型的文学期刊,集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于一体,刊发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拥有非常壮观的读者群体,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十月》诗歌专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