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改良单侧蒂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头皮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各种创伤、头皮或颅骨的良恶性肿瘤切除、车祸或者电击伤后、慢性炎症感染致头皮坏死均可造成局部缺损。头皮作为人体的一个有毛发生长的重要暴露部位,决定了术者对头皮缺损的修复既要考虑覆盖局部创面,也要兼顾患者美学修复需求。尽管国内外有众多文献报告头皮缺损的修复方法,但都各有利弊。如何采用更好的治疗方法修复头皮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外观,提升其对外貌恢复的期望值是对整形外科医师的一个挑战。本研究设计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通过对头皮乳胶灌注颞顶枕部区域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头皮主要血管进行超声影像研究,临床上运用以单侧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或枕动脉为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通过术后随访评估,观察修复效果并总结经验,为临床应用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研究是将3例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6侧头皮血管灌注乳胶模拟手术进行解剖。观察颞浅,耳后、枕部动静脉走行和相互交通吻合,伴行神经情况。第二部分是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头皮主要血管进行超声影像研究,观察头皮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血管主干的长度,管径及分支情况,为设计一种能够改善头皮修复效果,简便,安全,血供可靠的头皮皮瓣提供影像学依据。第三部分是在临床上运用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推进头皮瓣修复头皮缺损25例,通过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毛发生长状况和患者满意度评定皮瓣的修复效果,明确该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研究观察到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在头皮互相吻合,各主要血管分布于颞顶枕部大部分的头皮组织区域,头皮的主要供血动脉与静脉多呈交叉分布,不是恒定的伴行关系。第二部分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8例56侧颞部血管,颞浅动脉颧弓根处血管直径在1.8-3.0mm,多数在颧弓上方3.5-5.0cm处分成额、顶两支。检查者中27例双侧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均能显示,1例患者左侧颞浅动脉完全显示,右侧颞浅动脉主干在颧弓上缘能够显示3cm长度,顶支显示不清。耳后动脉检查16例,超声显示主干长度在2.9-3.1cm范围内,直径为0.9-1mm之间。耳后静脉的位置一般在耳后动脉的浅面,多数紧密伴行。枕动脉20例均能够清晰显示,枕动脉一般在上项线下方迂曲上行至颅顶,枕动脉的浅出点位于枕外隆突下方1.0±0.1cm,中线外侧3.5±0.2cm处。枕动脉浅出点处血管直径为2.15±0.26mm。浅出点上行至颅顶测量距离在2.5-4.2cm之间,行于帽状腱膜的表面,血管的止点由于走行迂曲或者分支细小常常显示不清。第三部分临床应用改良单侧蒂V-Y皮瓣25例全部存活,皮瓣完全覆盖头皮创面,23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患者头皮瓣尖端有1cm左右的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本组所有患者平均愈合时间9天。术后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2个月,头部毛发生长良好,皮瓣质地,色泽和弹性良好。头皮部位的伤口愈合平整,无明显切口瘢痕及凹凸不平。结论:本课题设计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与传统的V-Y皮瓣通过皮下筋膜组织蒂供血不同,该皮瓣本质上属于轴型岛状皮瓣,包含了知名的动静脉,并且分颞顶枕耳后区分别采用改良V-Y皮瓣修复,具有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长宽比例不受限制等优点。通过术前对头皮创面周围知名动静脉的超声检查,了解血管的走行及血流情况,标记后设计蒂部位于侧方的带血管蒂V-Y皮瓣可以修复轻中度面积的头皮缺损,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术中精细操作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胰腺的形态组织学特点,通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量化,并分析其与胰瘘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入组100例胰腺手术患者,术前经磁共振检查测量非肿瘤区域T1,T2,ADC值,胰腺宽度、厚度,胰管直径,计算断面面积,经多点Dixon水脂分离脂肪定量序列定量胰腺脂肪,胰腺切除标本行非肿瘤区域病理组织学检测脂肪面积、含量和外分泌腺体含量并对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析临床、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成年人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主要病因,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为腰椎间盘突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椎间孔镜术中神经受损带来的短期的神经根性疼痛发病率为5-15%,已被认为是椎间孔镜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对于如何预防神经所伤后产生的神经根性疼痛鲜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目的在于探究神经妥乐平联合脊神经根后支神经阻滞用于改善患者慢性腰腿疼及改善患者腰腿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可微创重复取材,体外扩增能力强,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软骨形成能力,是组织工程化软骨构建的理想种子细胞,但是BMSCs再生软骨在异位环境的骨化问题,严重限制了它在皮下软骨缺损(比如鼻子,耳朵)上的应用。与BMSCs不同,软骨细胞可以在异位环境维持稳定的软骨表型,这可能跟抗血管化因子的存在有关。软
背景及目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现有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所带来的副作用,使得治疗的风险-收益失衡。因而在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同时,改善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复合组织移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细胞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其中可能的解决方案,且已有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临床移植免疫治疗的报道。而同为间质干细胞的脂肪干细胞由于其来源更为广泛,较骨髓间质干细胞有更大的应用前
背景与目的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骨关节感染的基本环节。抗生素的给药有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方式。前者最为常用,但并发症较多,且较难达到足够的局部药物浓度。负载抗生素的骨水泥链珠是局部治疗骨关节感染的主要方式。然而其存在以下缺点:(1)不是生物可降解材料,需要二次手术取出;(2)植入时的药物突释以及抗生素耐药降低了其临床应用的效果;(3)骨关节感染经常伴随着骨吸收,
背景:幼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延迟出现,而成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由于脊髓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导致损伤后很快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幼年期的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状态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运动具有减轻成年期慢性镇痛的作用,那么运动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进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对于这种延迟发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一样有效,目前还缺乏此类的研究。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幼年期
目的:本研究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开展了骨代谢领域的罕见疾病(骨硬化症)和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目的:1)收集并整理一组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家系,总结其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鉴定致病基因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2)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骨钙素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骨硬化症研究中,我们
背景周期性机械牵拉是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的病因学元素,同时机械牵拉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引起远端肺组织渗透性的改变从而引发损伤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TLR-4受体信号通路参与了机械通气和机械牵拉诱导肺损伤的发生发展,细胞核因子IL-33参与了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的发生,HMGB1也被报道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调控IL-33的生成。因此本实验我们首次对单独的肺呼吸性上皮细胞进行机械牵拉观察IL-
目的: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组成非特异性觉醒系统,且有报道证实接受来自蓝斑核(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纤维投射,但CMT-NE能通路是否参与调节全麻苏醒,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CMT-NE能传输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丙泊酚麻醉诱导或苏醒过程。方法:首先,将成功建立CMT微注射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脑脊液组(ACSF)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每组
目的:验证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和肢体神经支配的肌肉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观察面神经受损后肌肉对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改变。探讨不同肌肉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差异是否与神经肌接头大小、肌纤维大小以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亚基的定量、定位和定性改变有关。同时探索不同肌肉nAChR的表达差异和改变是否和agrin/Lrp4/Mu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