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常生活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峰期,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以及对技术理性的片面依赖,使城市的开发建设过度强调高效率的生产和新奇、眩目的视觉形式,而忽视了城市的生活本质,弱化了对人的切实使用和体验的关注,导致人与空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城市活力日益削减。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建设缺乏总体控制和协调管理,城市空间在快速、无序的扩展中,出现了城市原有结构被破坏、功能空间离散加剧、公共空间不足、地域特色丧失、空间缺乏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城市设计的目标与方法,将为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本文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为起点,尝试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出发的城市设计策略,作为现行城市设计体系的有益补充。以重庆日常生活及空间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历史发展中探寻日常生活空间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动因,作为“自下而上”的空间建构逻辑,指导当代城市设计;另一方面,对当前重庆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进行调研分析,明确现存的主要问题。在综合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与方法,并着重从控制机制和设计策略两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通过探讨如何在宏观层面优化城市生活格局、中观层面完善生活空间体系、微观层面创造生活性空间,使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更符合多样化的日常生活需求,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主要涉及对象及其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文章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基于日常生活的相关理论概述。一方面,阐述日常生活及日常生活空间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对“日常生活”进行多维度思考,明确其内涵、外延、价值意义及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梳理和比较当代世界不同地区针对日常生活空间的城市设计实践,从中发掘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第三章:重庆城市日常生活模式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日常生活及空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征,探寻日常生活空间的内在逻辑、外部动因、发展趋势及现存问题。  第四章:探讨基于日常生活的城市设计方法与控制机制。结合前几章的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针对重庆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发展现状提出城市设计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原则与方法,并着重对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控制、动态协调控制、参与性控制机制的运行模式和实施应用展开研究,探讨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公众参与性。  第五章,探讨基于日常生活的城市设计策略。针对第三章提出的现状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整体格局、公共空间体系、单体空间设计进行了具体的策略研究。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对基于日常生活的城市设计原则、方法、控制机制、设计策略等方面的结论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建筑能耗在社会能耗中比重较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隔热能力是降低建筑能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建筑外墙保温
隈研吾是当今国际著名的建筑师,于日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脱颖而出,也是日本著名的新生代建筑师。他的作品和思想受到日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直接影响。另外,他关注世界经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旧区改造、新区扩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际间交往、城市间交流趋于频繁,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由此带来诸多城市问题。其中,“找路难”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建筑日渐老化,以节能为日的的既有探索和实践,国内外在探索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为政府重视,加强管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是一场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厂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集大成者于一身的建筑
在我国的能耗消耗当中,建筑能耗占据了主要的部分。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建筑仍遵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为代价换取适宜人类生活的室内环境,面对能源的巨大消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概念,它在第二次世界战争后逐渐地出现,它首先出现在有意识的梦想家的头脑里,这些梦想家的结论是地球已有成品尺寸且有限的资源,第二原因是20世纪的世界经济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山地小城镇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与财产的损失,也使许多山地城镇长期积累的发展矛盾逐渐显现出来。重建工作所肩负的是一
学位
绿色建筑发展大潮下,各国广泛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积极出台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其中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较大,评价系统较全面的为美国由AASHE主编的STARS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我国也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