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一上腹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固定注射时间条件下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研究目的:探讨在造影剂固定注射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CT(MD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材料和方法:90例进行上腹部增强扫描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病人先行上腹部平扫,然后进行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碘帕醇300mg I/mL,剂量为1.7 mL/kg,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30s。A组、B组、C组动脉期及肝实质期的扫描时间分别为造影剂注射开始后30、50s,35、55s,40、60s;延迟期扫描时间固定为180s。测量腹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胰腺、脾脏增强前后的CT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动脉期肝脏、胰腺、脾脏、门静脉的CT强化值三组随着时间延迟而增高,腹主动脉在三组间无差异;肝实质期肝脏强化值C组大于A组,余血管及实质器官在各组间不存在差异;延迟期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时间密度曲线图显示腹主动脉35s扫描时强化达到峰值,肝脏60s时达到峰值。结论: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图的分析,在固定注射时间(30s)下,增强扫描三期最佳延迟时间分别为造影剂注射开始后40s、60s、180s。实验二上腹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扫描延迟时间)与固定造影剂注射速度(bolus-tracking技术)强化效果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上腹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扫描延迟时间)与固定注射速度(应用bolus-tracking技术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对强化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09位进行上腹部增强扫描病人随机分为2组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碘帕醇300mg I/mL,剂量为1.7 mL/kg。其中A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固定为3.4mL/s,利用surestart技术,当阈值达到180Hu后进行动脉期扫描,肝实质期于动脉期开始后30s扫描,延迟期固定为造影剂注射开始后180s。B组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30s,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延迟时间固定为造影剂开始注射后40s、60s及180s。分别测量两组病人腹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胰腺、脾脏增强前后的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主动脉三期及脾脏延迟期CT强化值在两组间不存在差别,余肝脏、胰腺、脾脏及门静脉CT强化值B组(固定注射时间组)均高于A组(固定注射速度组)。A组(固定注射速度组)体重小于55公斤者动脉期腹主动脉及肝实质期肝脏CT强化值显著高于体重大于65公斤者,而B组(固定注射时间组)不同体重病人的CT强化值不存在差异。结论:固定注射时间组强化效果优于固定注射速度组,同时固定注射时间减少了因病人体重差异对强化效果的影响,是临床工作中较好的选择。实验三上腹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固定注射时间条件下造影剂剂量的优化选择目的:探讨在固定注射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合适剂量。材料和方法:160例进行上腹部增强扫描病人随机分为4组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四组病人分别按体重注射碘帕醇300mg I/mL 1.5mL/kg(A组)、1.7 mL/kg(B组)、1.9 mL/kg(C组)、2.1 mL/kg(D组)。四组病人先行上腹部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时间四组分别固定为23、26、29、32s。四组病人的动脉期、肝实质期及延迟期的扫描延迟时间均为造影剂注射完毕后10s、20s及造影剂注射开始后180s。对腹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胰腺、脾脏增强前后的CT值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动脉期腹主动脉后三组CT强化值显著高于1.5mL/kg组,但后三组间强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动脉期胰腺强化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肝实质期肝脏、胰腺及门静脉后三组强化显著高于1.5mL/kg组,但后三组间强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延迟期肝脏、胰腺后三组强化显著高于1.5mL/kg组;脾脏强化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固定注射时间下,1.7 mL/kg、1.9 mL/kg、2.1 mL/kg组动脉期腹主动脉,实质期肝脏、胰腺及门静脉强化效果均优于1.5mL/kg组,而在1.7 mL/kg、1.9 mL/kg、2.1 mL/kg组间无显著差异,故1.7 mL/kg碘帕醇300mg I/mL是较合理的选择。实验四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以评估造影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9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多排螺旋CT肝脏平扫及双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其中一组(48例)注射碘帕醇370mg I/mL (1.5mL/kg),另外一组(47例)注射碘帕醇300mg I/mL (1.85mL/kg),均于30秒注射完毕。扫描后图像由放射科医生阅片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两组病人大于2cm及小于等于2cm的肝癌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95例患者中共证实有259个肝癌病灶,其中87个小于等于2cm,172个大于2cm。对于小于等于2cm的病灶及所有病灶动脉早期及晚期370mg I/mL组诊断敏感性高于300mg I/m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门脉期两组病人的诊断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密度造影剂在动脉早期、晚期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较小的肝癌病灶(≤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