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中污染物垂向紊动混合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河流中的紊动混合及输移规律,是一个在学术上及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曾进行大量的室内外的实验、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现场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天然河流中物质的垂向紊动混合、输移的基本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中。 首先研究了河流中点源污染物排放的垂向紊动混合规律。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得到瞬时点源和连续点源浓度场在垂向上达到全水深均匀混合的纵向距离的理论计算公式;进一步研究排放口至全水深均匀混合距离之间水域的污染物垂向紊动混合过程,首次提出了部分均匀混合水深的新概念,推导得到部分均匀混合水深随纵向距离变化规律的表达式。用长江南京段等实测资料验证上述公式,取得较好结果。文中还分析了不同深度点源排放对浓度场的影响。 研究了河流中表面不同深度线源污染物排放的垂向紊动混合规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任意位置上瞬时线源浓度场的解析解表达式;推导得到表面不同深度线源排放时垂向部分均匀混合水深随纵向距离变化规律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了相应变化规律的诺莫图;导出了表面不同深度线源在全水深均匀混合时的纵向距离的计算公式,应用长江口南通河段实测资料验证,得到一致结果。 研究建立了部分水深均匀混合的二维水质新模型。该模型去掉了传统的全场水深平均二维模型污染源一出排放口便在水深方向上均匀混合的假设,而将计算水域划分为污染物浓度在垂向上达到部分水深均匀混合及全水深均匀混合两个区域,并将上述有关部分水深均匀混合及全水深均匀混合的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应用该模型中。用长江河口段罗丹明示踪剂瞬时源排放浓度场现场跟踪监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全场水深平均二维模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新建的部分水深平均水质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而传统的全水深平均模型在排放口近区范围内计算浓度值及污染带范围明显小于实测值。因此新建立的部分水深平均二维水质模型与全水深平均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新建模型与三维计算模型相比具有节约计算 河海大学博土学位论文(摘要)资源、降低计算复杂度及提高计算效率等优点。因此新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研究了潮汐河口随时间及空间变化的垂向紊动混合规律。潮汐河口水流呈往复振荡运动,本文在分析潮汐河口水动力特性基础上,考虑了惯性力及重力等项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潮汐河口垂向紊动交换系数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分布的计算公式,以及垂向平均紊动交换系数的时间分布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潮汐河口的实际计算中。 最后,本文运用拟合坐标下的三维k。紊流模型对测验河段进行计算,得到特征时刻该潮汐河口段的水力要素及垂向紊动混合系数的分布。用该模型对定点排放浓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前述部分水深平均二维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
其他文献
利用歧化松香对丙烯酸异辛酯、醋酸乙烯酯等单体的共聚乳液体系进行改性,制备核壳共聚乳液。首先考察了乳化剂的用量及其配比、单体的加料速度等对预乳液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
目的:探讨B超和CT在诊断子宫肌瘤中的作用。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被CT和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的57例患者,全部进行CT和B超检查,对其资料进行
网络营销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拓展了企业的生存空间,但也严重地影响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如何通过产品、价格等营销要素开展网上网下的差异化策略经营是每个企业都
饶阳凹陷古近系主要发育Es1(下)和Es3 2套烃源层,沉积中心具有自东南向西北迁移的特征。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对饶阳凹陷新近系已发现原油与源岩的成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关键的技术科学。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的出现则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DSP芯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甘油共混制备了亲水性医用压敏胶,分析了各组分 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得的压敏胶的药物控释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现代生产运营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必须认真审视
农田土壤镉污染以及由此引起的食物镉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往对单作作物在镉污染土壤上镉的吸收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当至少有两种作物共同生长时,作物的种间根系相互作用对镉吸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包括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以及抗真菌类等。明确各类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及优化给药方案,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对指导临
为明确锌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01-2002年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8901-11和高产推广品种4185为材料,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了不同施锌量(每公顷施ZnSO4·7H2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