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数据的区域滑坡动态危险性分析——以兴隆镇幅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据自然资源部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共发生6181起地质灾害,造成2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7亿元。其中,秦巴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山区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灾害最为常见,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识别、预防地质灾害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随着近些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兴起,本文充分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地质灾害分析相结合,进行了区域滑坡动态危险性分析的研究。
  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结合野外调查数据、监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收集区域内与滑坡灾害相关的各类影响因子。然后通过高精度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子的变化信息并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间接规律。最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在数据挖掘方面的先天性优势,建立区域范围内的滑坡灾害动态空间预测模型,实现区内滑坡灾害动态危险性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取得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1)成功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人类工程活动等滑坡灾害诱发因子的变化信息。本文充分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局部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将各种变化因子纳入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影响因子,实现了遥感影像与其它数据的融合与应用。
  (2)建立了基于浅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滑坡灾害动态空间预测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动态危险性分析。滑坡灾害与影响因子的关系难以用代数公式表达,而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能通过数据挖掘自动提取影响因子与滑坡之间隐含的复杂关系。论文解决了浅层机器学习方法(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方法(卷积神经网络)在构建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模型过程中出现的处理单元选择、超参数优化、类别不平衡等问题,最后建立了三种不同模型,并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采用六个时间节点的数据作为输入,模型通过超参数的小范围波动将相邻时间节点联系起来,得到了“动态化模型”,从而实现了“动态危险性分析”。
  (3)得出了区域滑坡灾害发育、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将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六个时间节点的数据输入到三种模型并得出结果,总结出区内滑坡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城镇废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保资金大量涌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然而如何判断这些污水处理厂所用工艺的综合使用情况、如何指导新建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选择、如何充分发挥投入资金的有效性仍是当前需要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依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区域)水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路线图”课题,以生态环境部获得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
水下爆破是航道整治中最为常见的整治措施之一,炸药在水下爆炸后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对周围隧道等建筑物结构产生影响,研究水下钻孔爆破对周围构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依托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长江隧道工程建设运营期航道整治工程,首先对过江隧道所涉长江航道未来整治进行了预测分析,为达到两种预测水深,需要进行水下礁石爆破,有可能对过江隧道产生不利影响;随后,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水下
学位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发展与保护历来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发展长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过去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航道等级,航道管理部门建设了一系列的航道整治工程,其中丁坝是最典型的航道整治建筑物,传统的散抛石丁坝改善了通航条件,但同时改变了局部航道的水流和地形,影响了航道局部生境,对鱼类洄游和栖息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寻求一种既能满足航道整治
学位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使得库区水动力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库区流速减缓,水流挟沙力降低,泥沙落淤,磷伴随泥沙在库区沉积,支流磷营养盐富集,导致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支流水华频发。水动力条件改变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支流水华频发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改善库区水动力条件减缓库区泥沙淤积和总磷(TP)滞留是当前三峡水库泥沙和水环境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通过优化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调度,改善库区水动力条件,调
学位
滑坡涌浪作为滑坡体入水后形成的次生灾害,其产生的破坏往往远超滑坡体本身。三峡水库蓄水后受淹没、浸没的作用以及水位大变幅的影响,库区内潜在的滑坡稳定性减弱,古滑坡复活几率增大,涌浪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库区航运安全,给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三峡库区滑坡涌浪灾害及其风险评价的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手段,研究了滑坡涌浪灾害危险性及其致灾动力过程,评价了单体
选用水冬瓜及茶籽为原料,进行了超临界CO法萃取油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溶质溶解度及萃取物组成随萃取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操作压力和温度是影响溶剂溶解能力和选择性的决定因素.通过实验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CO萃取操作简单,无溶剂污染,油品质量好,该研究为此类物质的提取及工业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同时提出了工业化生产的初步设想并建立了相应的传质模型.与此同时,对溶剂法所得水冬瓜油进行了
学位
学位
本文以祁东煤矿南部采区6163工作面展开研究,结合宿南矿区域地质资料、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和富水性特征,考虑四含对工作面无充水、间接充水、直接充水三种情况,运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对矿井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大井法预测矿井涌水量;当四含作为直接充水水源工作面回采时,对应最大、最小和平均渗透系数计算工作面最大、最小和平均涌水量;当顶板砂岩作为直接充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于我国水资源匮乏的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尤为重要。从矿产资源开发长期地下水动态监测分析发现,人类采掘活动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较大,不仅减少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同时也改变了地下水流系统,对矿山水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地层蕴藏着丰富煤炭资源,煤层开采时受其顶板砂岩水害威胁,采前疏放和采后
煤化程度和显微组分组成决定着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及工业用途。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和煤岩显微组分的自动化测定,不仅能够解决人工检测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数据可对比性差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大力推进煤岩参数指标在煤炭分类和炼焦配煤等工业中的应用。国内外在煤岩自动化测定方面开展过大量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受煤岩显微组成及变化的复杂性影响,煤岩显微组分自动化测定仍然面临诸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本文应用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