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菜籽湾滑坡形成演化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1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籽湾滑坡位于四川省木里县下麦地乡菜籽沟北侧,方量约260万m3。它是在崩坡积、残坡积物中发育的一个特大型覆盖层滑坡,属中高位滑坡。原省道216线即从该滑坡上部通过。该滑坡变形强烈,变形破坏现象丰富且变形破坏方式十分复杂。研究该滑坡变形破坏及形成演化机制对于探索大型覆盖层滑坡形成机制及山区沟谷地貌演化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改建工程选线方案具有重要工程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该滑坡变形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测绘,滑坡区表层不连续分布红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石英颗粒表面形貌特征的测试,滑坡形成演化各阶段的数值模拟计算及现今变形斜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计算。取得了如下成果:1.阐明了滑坡的变形破坏方式。下部侧向滑动区是在中部滑塌解体区大体量物质滑走以后,从两侧侧向下滑形成;中部滑移解体区是大体量物质滑走后形成的巨大凹腔、上部滑移解体区是受沟水冲刷及下方滑体变形影响产生。2.揭示了菜籽湾滑坡形成演化的阶段。滑坡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滑坡形成一巨大滑塌凹腔→下部侧向滑动、锁口→残留凹腔上方逐级滑塌后退、并超覆于下部滑体。早期滑坡是逐级后退形成的,形成时间在菜籽沟之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规模达百万方级。3.验证了形成演化阶段的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早期滑塌腔的范围宽度与根据变形破坏现象推测的结果接近;滑塌腔形成后,滑坡左右边界附近滑体有侧向位移矢量;滑塌腔后部滑体剪应变增量已达失稳量级。4.评价了菜籽湾现今变形斜坡的稳定性状况。极限平衡法的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变形斜坡基本稳定,暴雨工况下不稳定;强度折减法的结果表明随着抗剪强度削弱,塑性区呈逐渐贯通的发展趋势,暴雨工况下的安全储备系数不足。目前滑坡仍在持续变形,今后若无有效支护措施,滑坡将向上方继续发展直至失稳。欲使改建公路安全通过该滑坡地段,必须采取有效支护或采用遂线方案绕避。
其他文献
该论文在大量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资料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向家坝坝址区软弱夹层的发育分布特点、物质组成;充分论述了粒度成分、物质组成、物理性状、以及地应力等主要因素对
本文中的南岭地区是指北纬22°30’至北纬26°,东经110°至东经118°之间的广大区域,横跨扬子和华夏板块,大地构造位置在中生代以来处于西滨特提斯—喜玛拉雅构造域向东滨西太平
该文从一般TI介质的各向异性弹性波理论出发,运用SCHOENBERG裂隙介质模型理论进行HTI(LSD)介质的弹性波场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裂隙波场的特征,重点对法向弱度和切向弱
假手控制系统的研究是为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和促进医疗福利事业的发展,同时假手也是机器人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考虑到目前肌电假手握力控制及握物感
该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地质领域实现地质科学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地质信息的科学管理和计算机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该文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概念和理论和面向对象
多相介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该项研究涉及力学、物理学、地震学及地质学等储多学科,难度较大.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构造多相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动力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日常乘用车上,在特种越野车上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间的
传统的刚性机器人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缺乏柔顺性,不适合工作于非结构化、高约束的环境中。不同于传统刚性机器人,连续型机器人模仿章鱼触手、象鼻等
该文研究了建立遥感影像数据库和实现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讨论了利用ArcSDE建立遥感影像库的建库过程,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加载参数、数据库系统的框架结构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以及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人们对于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汽车的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生和发展的。ABS系统能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