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狐故事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狐故事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干宝《搜神记》则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故事类型——学问狐故事。本文以《搜神记》狐故事为研究对象,分析狐故事明显呈现出的时代风气和隐约反映的社会实际,并对比其他狐故事,挖掘狐故事的独特之处。全文分为三章。第一部分分析作者史官身份给狐故事书写带来的影响。狐故事以史书笔法书写,文史互渗,真实的人物和地域,使读者更为信服。长期简练的写史习惯导致狐故事内容简短,缺乏想象,篇幅受限。狐故事不像作者特意编撰的志怪小说,更像是对事实的一种真实记录。尽管如此,《搜神记》中的狐故事相对于以往的狐故事来说,已经有重大突破。作者借助各种表现手法,如语言、行为描写,使得狐形象更加立体化。《搜神记》中12篇风格各异的狐故事呈现出四种模式化的故事类型,以及狐化人情节的屡屡出现,为后世狐故事所效法。第二部分把学问狐故事与《搜神记》中的其他狐故事进行对比,见出学问狐故事的独特性。首先是学问狐在故事中呈现妖性减弱,人性突出的趋势。学问狐不仅能变化人形,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博学多才、善于清谈,交流学识,乐于传道,所有的这些行为正是精怪人性得以突出的表现。其次作者在学问狐故事中有意改善人狐之间的对立关系。虽然狐最后的结局或死或逃,但狐祸害人间的固有观念得以改变。再次学问狐故事展现了时代风貌。学问狐好学、多才、自信、从容,吸收天地精气,学习人类智慧,获得千年寿命,显示出较之其他狐类的独特性。第三部分探究狐故事的文化意蕴。魏晋文人追求学问,痴迷谈玄论道的风气,也在异界故事中得以呈现。学问狐学问渊博,热衷结交社会名流,乐于传道授业,可谓知识界的精英。清谈风气影响下的学问狐故事,独具时代气息。学问狐故事凝聚着作者干宝对清谈误国的反思,有重振儒家文化的用意。但无论精怪多么优秀,身份曝光就面临灭顶之灾,此为主流除怪文化的折射。狐故事还具有地域特色,《搜神记》不少故事发生在吴地,与作者从父祖辈始居吴地、仕宦生涯多在吴地、结交友人多为吴人有密切关联。
其他文献
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深化了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校际交流"、"置换培训"、"教育硕士培养"等项目的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引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包含的基本思想。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相互融合,是理解中国革
创意教学法是在传统"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延伸和革新,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创意教学法的根是文化,核心是创意,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级创意型人才。
侯孝贤在他的杰作《悲情城市》(1989)之前的五部影片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处理了“涉世”(initiation)的问题。这五部影片是《风柜来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恋恋风尘》(1987)和《尼罗河女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在空间耦合实现特定目标识别的非接触式通信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系统地阐
公路仍然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运输方式,大到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小到关乎一个人的出行生活。而道路的养护,尤其是对路面裂纹的查找修复就成为了一个不小的工程。人们已经在
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环境而生的手机短视频应用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使人们日常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得到了满足。个体用户在逐渐成熟的新媒体技术和逐渐开放的媒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在逐渐增多,其中有好多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工程造价的原因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工程质量。因此如何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城
六西格玛理论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它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将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中的结构模型已经逐渐由依赖大量假设建立简化模型转移到更加反映结构本质的复杂模型,这一转变提高了优化问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