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智能修复试验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70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构件及节点,而对框架结构的研究较少。为使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应用具有充分的试验与理论依据,本文进行了相关抗震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对预制混凝土框架进行了智能修复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⑴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现浇柱叠合梁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参照现浇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现浇柱叠合梁框架实现了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目标;框架的破坏机制为混合机制,塑性铰首先在一层梁端出现;框架具有良好的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的恢复力模型。 ⑵基于OpenSees计算平台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全过程分析,较好地模拟了预制混凝土框架在水平单调静力荷载及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预制混凝土框架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参数分析。 ⑶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引入预制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中。认为合理的性能指标应能考虑结构承载力系数、延性、残余变形率,在已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够考虑预制混凝土框架及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性能的综合性能指标。 ⑷根据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锚固装置,并从影响SMA驱动性能的几个因素出发,具体研究了温度、预应变、驱动次数、初始应力等对驱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SMA的应力、应变、温度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SMA驱动力模型。 ⑸开展了基于SMA的预制混凝土框架智能修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热SMA,使其发生相变,利用其相变过程中产生的驱动力可有效控制框架的变形。同时,基于OpenSees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智能修复试验中SMA布置方案的优化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铁路网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一大批跨江、跨海大桥被提上议程。大跨度桥梁作为主要交通路线的重要节点,一旦损坏,将造成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交通生命线中
钢板-砖砌体组合梁非常适合于砖混结构的拆墙改造,但其受力性能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钢板-砖砌体组合梁的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四根钢板-砖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是我国在建的世界上最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属于“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FAST主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成为我国墙体材料中的主导材料。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把好建筑
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工程,会对临近建筑的沉降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在系统的总结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深基坑数值模拟及优化理论研究的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安徽置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强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特点。国内外学者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及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关于如
近三十年来,应力波反射法以其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势在全国各地的桩基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应力波理论,并且实际检测中主要用的是纵波。但是纵波对
特大跨度的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自身跨度大、刚度大,温度效应对其影响不容忽视。在日照或者寒流等温度作用下,拱圈结构容易产生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的拉应力从而使混
建筑火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中多层建筑火灾占较大比例。绝大部分城市的住宅或者商业楼都是以多层建筑为主,这类建筑使用功能多样,后期间隔改动较大,人为造成
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常采用桩-网复合结构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工程性质较差的深厚软土,部分地区的软土下存在着具有不同倾斜程度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