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灾荒的中央政府应对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的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多、破坏性大,且各种灾害往往交替发生。及至明末,国家财政、官制等方面的限制更是加深了灾害的影响力,灾害极易演变为灾荒。灾害发生后,政府对受灾地区的救助成为百姓关注的重点。在灾荒发生时,中央政府的相关应对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以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奏疏合辑《度支奏议》中所反映的明末灾荒及荒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区、不同灾情、不同应对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比较,以看出灾害的轻重、类型、地区对政府救灾措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比对了《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中对明朝灾害的相关整理结果,以更全面地分析灾情。通过对《度支奏议》中灾荒奏疏的梳理以及对1628—1633年明朝自然灾害的分析,本文发现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每年均有大灾发生。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是水灾和旱灾,与以往水灾多发生在江浙等地不同,此时的陕西、山西等西北干燥地区也不时被水。蝗灾发生也较为频繁,且多与水灾、旱灾伴生并至。很多地区出现同一年里灾后又灾、不同年份连年受灾的情况,其中以江浙地区和陕西、山西等西北边地最为典型。崇祯元年山西省水旱等灾、崇祯元年浙江省水灾、崇祯二年南直隶水旱灾等重大灾害,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减轻灾害的破坏性,明朝注重完善防灾备灾制度。备荒仓储主要包括预备仓、常平仓、社仓、义仓等不同类型的仓库,这些对于灾荒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期多废弛。由于地势低洼、河道密布之地易发生水灾,明朝建设了相关水利工程,但明中期后政府渐疏于此,崇祯朝时地方官挪用河工之银的现象屡见不鲜。灾荒的次数增多、危害增大与此不无关系。灾荒发生后,报灾与勘灾是中央政府进行救灾的前提条件。在对勘报灾时间的规定、程序的完善作出梳理后,本文发现明末未按规定程序报灾以及勘灾不实的事例并不少见。报灾勘灾之后,下一步就是荒政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赈灾。就《度支奏议》反映的1628-1633年而言,这一时期采取的救灾措施主要有蠲减、赈济、缓征、改折等。对于每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文中均已列表说明。在诸多赈灾措施中,蠲减、缓征、赈济采用较多,为了在重灾区实现更好的救灾效果,往往是几种措施配套实行。受制于明末财政状况,对赈济、蠲减等措施的审批较之以往更加严格,户部议定而崇祯帝提出疑问、甚至直接否决的情况也不时发生。此外,不同措施、不同地域的具体赈灾也有其特点,西北地区是边塞军事重地,江浙地区为国家赋税所系、明朝兴起之地,所以灾时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救助。毕自严施粥哺众、招集流离、给散牛种、穿渠灌田等救灾思想完整阐述于《灾祲窾议》一书,在以西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些救灾措施贯穿于《度支奏议》的灾荒奏疏中。在救灾时,毕自严尽力谋划,能顾及到明朝财政的全盘运行和长远稳定,对于奏疏中招集流离、给散牛种、缓征逋赋等奏请多予以肯定,这对于灾区后续生产建设和社会经济运转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时期的救灾工作中,也发生了诸多问题影响着救灾措施的实行及其效果,这些问题体现在国家财政、部门分工、救灾程序等多个方面,与明代财政状况、制度构建有很大关系。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加大了灾荒的破坏性,而且使得明末中央政府的救灾疲于应付,荒政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因配网架空线路接地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而随着线路长度持续增长,穿越高密度人群区域的问题无可避免,配网线路接地故障引发的安全隐患愈加突出。跨步电压是表征故障发生后触电危害程度的关键参量,一方面它受配电系统结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和接地环境、触电状态密不可分。因此,建立考虑地上地下综合影响的跨步电压计算模型,研究综合因素影响下跨步电压分布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课堂互动越来越受到对外汉语学界的重视,并且在近几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以互动假说中的互动调整策略为主要框架的研究还未进行过深入探讨。本文以Long的互动假说为主要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互动假说,并将互动假说中母语者-非母语者在进行互动时采用的互动调整方式作为主要框架,以此来分析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调整情况。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大学预科班初级汉语操练课三位新手教师,通过采用文献
当前,我国的经济在飞快发展,金融系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一直扩大,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所周知,优质的客户能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润。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现有客户并且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提高银行客户忠诚度进行研究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选取的调研对象是ZX商业银行广州分行,作者对广州分行的情况展开了一定的研究。文中首先是阐述客户忠诚度的相关理论,为调查研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学生会建设对于提升学生会工作活力,进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学生会越来越成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学生会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组织定位不清晰、规章制度不健全、学生干部作风不扎实等薄弱环节,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上爆出一些高校学生会内部官僚主义之风盛行的问题震惊着民众的神经,高校学生会的公信力
低温是暖季型草坪草的主要胁迫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Merr.)植株的抗寒性,利用体细胞无性系突变技术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是一大研究方向。而针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抗寒性提升和抗寒再生植株筛选的研究尚属空白,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本文对通过体细胞无性系筛选来提高愈沟叶结缕草抗寒性进行了试验和探讨。油菜素甾醇(BRs)广泛作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和抗逆性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对城乡关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城乡关系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城乡关系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背景出发,阐明习近平关于城乡关系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实践导向、主要内容以及“论述”的基本特征和时代价值。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习近平关于城乡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方面,学习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自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体育工作也得到全面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各项体育赛事的改革和发展。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常规年度展演的赛事,是检阅全国大学生体育教学和田径训练成果、选拔田径运动人才的重要舞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竞技的需求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论断,随后又围绕这一重要论断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重要观点,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观点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论断的阐释。这些阐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经典作家育人思想、中国共产党育人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思想,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丰富了
1949-1958年,是广西从解放到设立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广西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实施了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工作。党在广西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了大量民族干部;开展了民族地区土地改革,进行了民族扶贫;同时还创制了民族文字、发展了民族教育,保护了民族历史文化。这一时期党的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广西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新中国自成立起,就始终坚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这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纯洁的作风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四大党章首次作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关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2019年1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