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21世纪社会的发展对于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基础教育由分科走向综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虽然我国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想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但是在当前分科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的小学教育环境中,加上教师本身也一直处于分科教育的背景中成长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综合化课程的实施,因此,培养综合性、具备广博的基础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1世纪社会的发展对于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基础教育由分科走向综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虽然我国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想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但是在当前分科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的小学教育环境中,加上教师本身也一直处于分科教育的背景中成长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综合化课程的实施,因此,培养综合性、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小学全科教师已成为必然。另外,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乏师资力量,学生数量减少的现状,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已然被动采用小班化教学和全科教师开展工作,但是这样被动化的发展势必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不利于真正的高质量的综合化教学,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优质小学全科教师已然成为我国小学教师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实践课程作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计划中连接理论与实践,连接教师社会化的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高质量的实践课程将直接影响教师教育的质量,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刚刚起步,对其相应的实践课程的研究还相当不足,并且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实践课程思想的影响,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课程和培养传统小学教师的实践课程并没有明显区别,常常表现为形式上全科,实质上还是分科培养,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真正高质量的小学全科教师。美国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上具有悠久的历史,该国的实践课程卓有成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共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概括出美国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长达200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总结提炼出本研究所选择的三个案例共同依据的理论基础,为研究美国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的解释。第二部分则是在对现存的美国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的类型进行整理,阐明美国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现存的两种主要实践课程类型的核心理念以及实施要素,并分别选择两种类型的实践课程案例进行研究。第三、四、五部分将静态的课程目标、内容与动态的实施、评估过程结合起来,分别对本研究所选择的三个案例,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弗吉尼亚大学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以及华盛顿大学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说明,包括实践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结构与内容、具体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估等方面。第六部分试图分析了美国三个案例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一是分析了三个案例之间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估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够有效了解不同类型的美国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在核心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二是概括分析了美国三个案例之间共有的特征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为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的发展提供经验。第七部分是根据已有文献梳理我国目前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上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并基于该不足之处结合美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课程提出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当前在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高考改革。新的改革语境之下,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方法带来的巨大改变冲击着教师的固有观念。教师情绪在巨大变化中开始受到关注,亟需多种科学视角和多样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教师情绪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高中教师情绪的研究对于走班教学的有序开展,新高考改革方案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访谈法对高中走班教学中的教师情绪开展研究,呈现出新
信息素在动物之间的化学信息交流过程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交流与社会相关的信息,比如性别信息、支配性和竞争准备程度。作为睾酮素衍生的化合物,以往研究表明雄甾二烯酮(4,16-androstadien-3-one)可以影响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了进一步探究在择偶情景中雄甾二烯酮对女性的择偶偏好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择偶情景中雄甾二烯酮的被动吸入对女性的
培育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善经营的农民队伍,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防止贫困人口返贫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尤其是自“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利好政策的强大推动下,农民培训工作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然而,虽然农民培训体系的不断膨大,但是当前农民培训的质量堪忧,培训效果不佳,作为主力军的职业教育更是在参与农民培训的过程中陷入多重困境。所以在实践场域,尤其是在集农民培训项目承接、规划、
充足的睡眠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睡眠不足日益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公共问题。缺乏睡眠可能会导致生理(例如肥胖,心脏健康)和心理上(例如焦虑、抑郁症,认知障碍)的多重不良影响。因此,对缺乏睡眠的人群的身心状态研究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睡眠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也可以帮助我们反向推测出睡眠的作用机制。共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对维持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疼痛的共情在生存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指尽管预见到该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Steel,2007)。拖延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问题行为,具有跨时间和跨情景的稳定性(Steel,2013),并且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等产生负面影响(Sirois,2004)。因此,对拖延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其干预手段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任务厌
研究背景:反刍思维已经发展成为理解许多精神疾病产生和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抑郁症。反刍思维是对悲伤情绪的反应模式,包括重复和被动地关注痛苦的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和后果。鉴于反刍思维的负面影响,它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是行为和脑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反应性反刍(reflection,R因子)和情绪性反刍(brooding,B因子)是反刍思维的两个亚型。B因子总是与消极后果联系在一起,是一
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互惠互动是社会认知的关键。在社会交往中,情绪的表达取决于对社会信号的准确解读,而大部分的社会信息都可以从他人的面部表情中获得。面部表情是一种强有力的非语言的情绪表达方式,向他人传递了效价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社会世界中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增加对眼部区域的关注可能会改善情绪识别,因为这个区域传达了情绪识别最相关的线索,我们能够觉察到他人目前的情绪状态,这也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类的创造力上。创造性的定义是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新颖性)且具有社会价值(有效性)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认知过程,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知识(包括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基础),智力(包括洞察力,注意力等),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等。创造性的认知理论主要围绕两个视角展开:自发联
二分思维(Dichotomous Thinking)是指个体采用二分法思考,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事物的倾向,其特点是偏好简洁明确的信息、二元对立和追求效益。创造性(Creativity)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功能,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长久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个体创造性核心是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吉尔福特将创造性思维分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
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探索亲密关系的影响因素对提升亲密关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亲密关系中,付出感(sense of giving)是个体对伴侣主动给予的感受,包括个体感知到对伴侣的付出、对伴侣的情感投入及实际付出行动后的主观感受。有人说“付出感是杀害感情的元凶”,付出感在亲密关系中起何种作用?对关系质量产生影响何种影响?是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总会遵循社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