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与农户杨梅销售渠道选择——基于浙江省仙居县杨梅种植户的调查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农户成为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单元。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一直存在着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市场化水平过低成为制约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有的导向作用。如何改善小规模农户的流通方式,对保障农户利益与促进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以杨梅种植户的市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影响种植户销售渠道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够为政府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利用宏观数据对浙江省的杨梅产业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概述,然后笔者以台州市仙居县作为研究区域,随机抽取6个不同行政村的137个杨梅种植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得有效问卷125份。在进行模型分析前,笔者先对样本区的杨梅流通渠道结构从价值增值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农户销售杨梅的渠道比较单一,且渠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同渠道农产品价值增值存在很很大的差异。随后笔者针对统计结果利用Tobit模型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影响种植户销售渠道选择的主要因素,计量结果显示,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买主对杨梅质量认证的关注程度和单次平均销售数量促使农户从零售渠道转向贩卖商渠道和加工企业渠道;交易前农户是否了解市场价格和果园到成交地点的距离促进农户选择零售渠道;户主年龄及种植面积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为改善杨梅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本文根据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启示:   (1)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现代流通渠道的规范化建设,逐步改善传统的杨梅流通体系。   (2)推进当地加工企业建设,引导其对再加工产品的研究投入,促进农户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3)加大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制度的改革,降低农户交易成本。   (4)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改善杨梅保鲜技术,以满足当前杨梅销售及加工时间要求,部分弥补杨梅易变质造成的损耗。
其他文献
“他们是如此优秀的学生,都已具备了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你们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人才……感谢周师范学院!”这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来自商水县谭止镇第二初级中学.
本文以南川区大观镇为例,对农户生猪养殖不同规模的成本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通过查阅收集国内外现有的关于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效益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成
农药与种子、化肥并称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三大因素,农药的应用对保证农业丰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农药制造业有
就业是民牛之本.近年来,安阳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重在为民”的要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根本原则,狠抓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搭建就
我赞赏章文琼,感动于他的无私奉献和执著坚守,感动于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贫困山村的脱贫致富大计中,义无反顾,任劳任怨.我觉得,他最值得赞赏的一点就是,在当前这个物欲横行、
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之间有着强烈的耦合关系,这使得在生态脆弱地区继续使用传统扶贫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又为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提供了有
一、要认识到位 这是搞好“三讲”教育的根本前提。要认识到,集中一段时间,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教师培训: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助推器    本期策划 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  本刊编辑部  策划执行 刘艳红    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抓住人才强省、教育先行的关键环节,决定2008年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就需要完善教
近年来,中牟县教体局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做起,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两基”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政府验
惩罚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对于惩罚,可以说是争议很大,冲突激烈。  在网上搜索“教育惩罚”,你会看到很多很多文章。有喊“放下你的鞭子”的,有认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的,有论述“惩罚与赏识同样重要”的,有提倡“理性惩罚”的,有主张“让惩罚更加美丽”的……议论滔滔,据我看都是空话。岂止是空话,正是这类清谈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学校真实的教育惩罚行为。对这类争论,班主任往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