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需要他汀干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脂、胆固醇合成及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分析基线胆固醇合成吸收水平与他汀治疗后血脂变化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早期合理选择降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1.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的标准,收集需要他汀类药物干预的中国汉族人群,共入选200例。从入选之日给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天,晚上睡前顿服,共1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合成、吸收标志物及血脂四项。分析基线胆固醇合成、吸收水平与用药后血脂变化的关系。2.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TC合成标志物包括:角鲨烯/TC、链甾醇/TC、7-烯胆烷醇/TC;TC吸收标志物包括:谷固醇/TC、豆固醇/TC、菜油固醇/TC。3.据合成标志物7-烯胆烷醇/TC三分位分层界值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合成组(≤194)、中等合成组(194-361)、高合成组(>361);据吸收标志物豆固醇/TC三分位分层界值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吸收组(≤45.4)、中等吸收组(45.4-89.5)、高吸收组(>89.5)。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人数2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5.3±9.0岁,BMI 25.8±3.0kg/m2,TC 6.76±2.6mmol/L,LDL-C 3.8±0.9mmol/L。基线血脂、胆固醇合成及吸收标志物均无性别差异。2.在相同LDL-C水平下,不同合成吸收水平人群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基线胆固醇合成标志物与吸收标志物之间呈负相关:7-烯胆烷醇/TC与豆固醇/TC(r=-0.208,p<0.01)、角鲨烯/TC与谷固醇/TC(r=-0.380,p<0.01)均负相关。3.用药后TC、LDL-C、TG均降低(P均<0.01),合成标志物7-烯胆烷醇/TC、吸收标志物豆固醇/TC也降低(P均<0.05)。4.基线低合成人群治疗后只有30.2%的人7-烯胆烷醇/TC降低,明显降低的人数为0,而未降低的人数则高达69.8%;相反,在基线高合成组,治疗后高达81.4%的人7-烯胆烷醇/TC降低,其中明显降低的占39.5%,仅有19.6%的人未降低。5.在低、中、高合成组中,血脂降低幅度依次增大,尤以TC(P=0.018)和LDL-C(P=0.016)最为显著;在低、中、高吸收组中,血脂降低幅度依次减小,尤以LDL-C(P=0.010)最为显著。基线胆固醇合成吸收标志物与他汀治疗后血脂的变化百分比存在着相关性:合成标志物中的角鲨烯/TC与△LDL-C%(r=-0.236,p<0.01)、吸收标志物中的豆固醇/TC与△TC%(r=-0.185,p<0.01)和△LDL-C%(r=-0.187,p<0.01)均负相关,合成标志物中的7-烯胆烷醇/TC与△TC%(r=0.182,p<0.01)正相关。结论:1.在中国需要他汀治疗的患者中,胆固醇合成吸收互成负反馈调节,共同维持体内血脂水平;2.相同血脂水平的人群胆固醇合成吸收水平是有差别的,这一差别正是他汀降脂疗效差异的基础;3.基线胆固醇合成水平越高,他汀对其抑制能力越强,疗效就越好,而吸收水平越高,他汀疗效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