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油碳源原位治理地下水中Cr(Ⅵ)静态批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下水中Cr(Ⅵ)的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通过投加碳源原位治理地下水中Cr(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碳源的选择是影响治理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乳化油作为一种新兴碳源在治理地下水污染物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实验使用乳化油作为碳源,研究了微生物利用乳化油还原Cr(Ⅵ)的效果,探讨了温度、NO3-、SO42-和不同初始pH对微生物还原Cr(Ⅵ)的影响,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实际土壤组分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做了检测,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活性污泥驯化液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利用乳化油还原Cr(Ⅵ)的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在350C条件下,2ml乳化油可以支持微生物还原浓度为10mg/L的Cr(Ⅵ)溶液进行6个阶段,Cr(Ⅵ)的总还原量为18.2mg,总还原率为89.04%,1L乳化油可以治理0.91m3浓度为10mg/L的Cr(Ⅵ)溶液。(2)原位土壤实验结果表明乳化油可以使Cr(Ⅵ)在各阶段的还原率均为100%。Cr(Ⅵ)的还原规律则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在0.6890.777d-1之间。在250C条件下,0.5ml乳化油支持微生物还原浓度为5mg/L的Cr(Ⅵ)溶液进行了7个阶段,Cr(Ⅵ)的总还原量为0.581mg,实验结束时微生物对Cr(Ⅵ)的还原能力未见减弱,因此1L乳化油支持微生物还原浓度5mg/L的Cr(Ⅵ)溶液的体积应该远大于0.232m3。乳化油明显促进了Azospirillum和Natranaerovirg菌属的生长繁殖,但是却降低了各组中微生物的多样性。(3)原位土壤实验结果表明,NO3-和SO42-都可以促进微生物还原Cr(Ⅵ),其Cr(Ⅵ)的总平均还原速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2倍和1.4倍,SO42-的促进作用弱于NO3-。pH值为8.79.1时比8.38.7更适合微生物对Cr(Ⅵ)进行还原。NO3-和SO42-的加入分别使能够吸附和还原Cr(Ⅵ)的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能够还原SO42-的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sporosinus)成为了优势菌属,是促进微生物还原Cr(Ⅵ)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乙烯基环体在催化剂下开环聚合后合成了不同氨基含量的乙烯基硅油,然后将其与含氢硅油和催化剂等其他组分配合固化得到不同氨基含量的加成型硅橡胶。研究了这种含氨基的硅橡胶有的表面亲水性、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产业转移的合作模式各式各样,论文是基于合作主体背景下探讨产业转移过程的区域合作模式的。广东产业转移中区域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现阶段政府在其中有
本文给出了曲线可求长的充分必要条件.
本实验用兔24只,4只采用墨汁灌注法,观察骨髓内微血管;其余20只制备骨折模型,于3、8、18、28、42天后处死,观察骨折后髓内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骨折损伤滋养动脉,髓内及皮质深
【正】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国务院曾批转的有关文件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一
根据液化气球罐区的泄漏危险因素,对球罐注水抢险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的探讨
本文主要针对掺杂Zr4+的CeO2基电解质材料进行研究,并引入了第二种掺杂离子Sc3+,以期望能进一步改善其电性能。文中分析了该两种元素不同掺杂比例微观性质及热过程的影响,并对产生
文章分析了测绘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由此总结出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 ,并对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提出建立测绘项目管理数据库 ,运用现代化手段保障测绘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
本研究采用素有“中国草”之称的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作物——苎麻作为实验选材,重金属镉(C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外源钙(Ca)和亚精胺(Spd)对镉胁迫下苎麻幼苗生长、
围绕高校外语科研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讨论,根据外语专业的实际情况,运用科技情报工具对高校外语专业的科研立项、信息资源检索、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等进行集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