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次对黄疸的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整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学对黄疸证治的理论认识,总结黄疸治疗的规律和方法,探索黄疸的临床诊疗新方案,为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古代文献(年限为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禁忌及预后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在电子出版物《中华医典》光盘中根据检索词“疸”、“黄瘅”、“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发黄”、“阳黄”、“阴黄”等在全文区中检索并筛查出黄疸的相关文献,确定历代治疗黄疸的有效方剂,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再结合历代对黄疸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得到古代治疗黄疸的方剂分布状况:汉代以前(包括汉代)方剂16首,占2.7%涉及中药42种;隋唐宋朝间方剂223首,占37.7%,涉及中药181种;金元时期方剂14首,占2.4%,涉及中药54种;明代方剂118首,占20.0%,涉及中药151种;清代方剂220首,占37.2%,涉及中药193种。2.初步从历代对黄疸的认识、治疗及用药分析总结了历代黄疸的证治状况:(一)汉代以前首次提出黄疸发病因素中湿的主导地位,明确指出治黄利小便的要法,同时注重固护中气,强调分清表里虚实。治疗黄疸方剂所用药物以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二)隋唐宋朝间百家争鸣,以巢元方、韩祗和为代表医家,发展了阴阳黄理论,以《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为代表著作,强调热邪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治疗黄疸方剂所用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三)金元时期朱丹溪再次认同湿为黄疸发病的主导因素,提出上下分消其湿的治法,同时亦强调正虚的存在。治疗黄疸方剂所用药物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最为常用。(四)明代医家强调了湿热的病机,再次强调利小便之法,治疗黄疸方剂所用药物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最为常用。(五)清代随着卫气营血辨证的完善,提出气分湿热蕴结的病机,同时亦有血分瘀热的存在,在祛湿的方法上强调利小便第一治疗黄疸方剂所用药物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最为常用。3.总结了各历史时期的用药特点:(一)汉代以前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比例最大,利水渗湿药前两位茵陈、茯苓利湿退黄,补虚药前两位甘草、白术健脾祛湿固中,还有解表药桂枝解表、通阳。(二)隋唐宋清热药比例最大,前三味药栀子、黄芩、黄连主要作用为清中上焦之热,且以清气分热为主亦有凉血的功效。(三)金元时期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使用居前4位,各类使用频率最多的药物中黄芩清上焦热为主,而泽泻、白术、防风都有除湿的作用,防风亦有祛风作用。(四)明朝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药使用居前两位,利水渗湿药茵陈、茯苓以祛中下焦湿邪为主,清热药使用最多的栀子尤善清上焦之火。(五)清朝利水渗湿药最多,且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居二、三位的补虚药和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仍以茵陈和茯苓为代表。4.总结了各类用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从汉代以前至清代,用于治疗黄疸的各类药物总的发展趋势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湿药、消食药的使用频率逐渐升高,补虚药、解表药、涌吐药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温里药、祛风湿药的使用频率大体维持稳定,其它类别的药物使用频率的波动比较大。同时,分析了一些特殊类药物如驱虫药中槟榔、开窍药中麝香、涌吐药中常山等的用药思路。5.列出前30位高频药物,并分类进行分析:(一)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最多,各个时期对黄疸的认识都注重于“湿”,从利水渗湿药的组方来看,连同补虚药的白术可组成一首方——茵陈四苓散。(二)清热药中栀子和黄芩使用频率最高,功效以清上焦热为主,生地、犀角也使用较多,其作用主要为清热凉血,反映了黄疸在气在血的不同。(三)补虚药主要是甘草、白术、人参、白芍、当归,可见有补气补血的不同。(四)解表药主要有柴胡、升麻、生姜,反映了医家应用各药的特性调理气机的思想。(五)理气药、泻下药主要有枳实、大黄、芒硝,此三者连同厚朴组成一个方——大承气汤,体现了医家治黄疸病使邪从大便出的理论。同时,理气药枳实在加减用药时可理中州之气,从而有间接顾护中州之意。(六)化湿药、化痰药主要有厚朴、苍术、半夏,苍术健脾燥湿,厚朴、半夏运脾燥湿,三者均针对中焦湿邪为主。(七)祛风湿药主要为秦艽,运用其清利湿热之功,有较强的退黄作用。研究结论1.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了黄疸病病机特点:(一)正虚与邪实同在;(二)湿邪缠绵,小便不利;(三)常涉及血分;(四)病位主要涉及脾胃与肝胆。2.提出了黄疸病治疗的思路:(一)扶正与祛邪共施。黄疸是多种病因导致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以脾胃为主,涉及肝胆肾,在治疗上,扶正与祛邪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二)注重祛湿,利小便为要。张仲景指出小便通利与否是判断黄疸治疗转归的重要环节,后代医家均强调了通过利小便而祛湿的方法。(三)治黄先治血,治黄必活血、凉血。黄疸病在百脉,针对血分瘀热的病机,强调治黄注重治血,以活血凉血为大法;(四)重视调理肝脾。黄疸病位在脾胃,与肝胆有关,临床表现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脾失调的症状,一方面表现为脾虚失运,一方面表现为肝郁血瘀,调肝和理脾亦为常用之治法。3.提出一些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的思路:(一)难治性黄疸与女劳疸、黑疸的关系。难治性黄疸医从中医病因病机来看可谓迁延日久,邪气深伏,暗耗精气,正气大损,与女劳疸、黑疸的病因病机十分相近。(二)难治性黄疸与寒湿。寒主收引、凝滞,湿性缠绵,此病的难治性正与寒湿的特性相似。(三)难治性黄疸与痰瘀。久病必瘀闭,久病多由痰作崇,难治性黄疸病的形成也往往存在痰和瘀的病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査患者766例(男性374例,女性392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
文章通过阐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结合南京市委的创新名城建设战略,指出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软硬件、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建设好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
介绍了冷金属过渡+脉冲(CMT+P)焊接的焊接方法和特点.采用CMT+P焊接工艺对P92钢板进行了对接焊接试验,并对比分析了P92钢的CMT+P焊接工艺与TIG打底+SMAW填充焊焊接工艺的焊接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比尿素提前施用不同天数(1、3、5 d)对土壤尿素残留量、铵态氮(NH4+-N)含量、脲酶活性及氨(NH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
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学习工具。我国将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指导标准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使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加适应当
藏北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高寒草地退化使藏北高原陷入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和牧民生活贫困的窘境,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经
目的探讨癫狂病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药治疗以及其他疗法,加深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拓宽当前中医对癫狂的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历代(包括战国时期至民国)各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调研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提出了文化扶贫承接对象: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基层图书馆,并以承接对象关联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措施的模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的普及,给当前的电视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少儿电视媒体为例,探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抓住机遇开展受众互动,提高节目质
“90后”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深化、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