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与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比研究——以双流县、米易县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米易县和双流县作为山区与平原的典型区域,利用1986、1995和2000年的三年同期陆地卫星的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经过人工解译生成土地分类数据,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相关数学分析模型,对两个县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特征、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研究结果:   1.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是可行的,能更为深入和准确地认识区域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过程和变化程度。   2.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多于平原地区(米易县有23种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双流县只有16种)。1986~2000年两个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格局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但其土地利用结构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米易县主要以林地和草地等自然景观为主,而双流县则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表现出很明显的人类活动属性。   3.斑块特征   总体上,米易县斑块的平均周长与平均面积都大于双流县,双流县的总体斑块复杂性与破碎度要比米易县大,景观受到的干扰程度比较大。   在自然景观(林地、草地与水域)上,米易县的斑块特征表现出的是单个斑块(平均面积)大而(斑块数)多,空间分布比较连续,而双流县则表现出小、少,散、碎的特征;在人为景观(建设用地与耕地)上则相反,双流县的斑块特征相对于米易县表现出大而多,空间分布比较连续。   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①时空分布上,米易县变化区域显得比较分散,而双流县则比较集中,与人口,经济分布的空间分布较一致。   ②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上,米易县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较活跃的是林地、草地、耕地与水域,而双流县则主要集中在耕地与建设用地。   ③从转移与来源构成上看,米易县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与来源构成表现得比较平衡,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变化比较复杂。而双流县土地利用变化强烈地表现为耕地大量的流向建设用地。   ④从土地利用的综合程度上看,双流县的综合土地利用程度远高于米易县;米易县整体还处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阶段,双流县则处于发展阶段。   5.土地可持续利用   根据米易县与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即: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实际特点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土地利用的某些政策上要对山区与平原之间实施差别化对待。
其他文献
2014年,我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方针、导向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公益、文化、原创。其中“文化”是指广播电视节目将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增加中华文化元素的表达和运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激
太湖是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平均水深1.9m,湖面面积2338.1km2,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近年来,受水体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太湖水生植被种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79年的光辉历程。79年来 ,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 ,在革命和建设中 ,在改革开放中 ,取得了巨大成就 ,使一个曾经饱受欺凌、贫穷落后的旧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相邻城市构成的城市集合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群成为了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面对城市群发展的新态势和研究理论的不足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中的重要因子,遥感技术的提高增强了我们获取这些信息的能力。如何及时准确地从遥感影像自动获取土地利用/覆盖信息,不但要依赖于数据源的
学位
新闻门户网站影响力的日趋扩大,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受众获取信息的固有渠道,且无限放大了自主选择权,甚至赋予了随时随地的参与权。面对"五屏合一"的互
一、2013年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政策概述  1.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大事记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到要办好学前教育,着力扩大普惠性
人类生境退化及毁灭问题,如区域物种数量减少或消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的风险评价研究,可为区域生态风险预防与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和技术支持。其中以较成熟且最终为区域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户籍管理制度的逐渐改革,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人口问题也正在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转变,使我国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