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素对人正常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调节及相关信号转导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东方中、青年女性,它不仅影响容貌,还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生活方面的烦恼和痛苦。然而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黑素细胞的功能缺陷和酪氨酸酶活性改变与黄褐斑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功能,是探索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筛选有效治疗药物的重要手段。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保持了体内黑素细胞分化的标记-黑素合成,所以我们成功地培养了人正常黑素细胞,并以此为模型,观察了不同浓度山柰素对异丁基甲基黄嘌呤干预的黑素细胞的增殖、黑素合成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进而验证山柰素是否是通过对黑素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来起作用的,并对比了其与熊果苷作用的不同,为探讨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发病机理及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人正常黑素细胞的体外培养 目的:学习人正常黑素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利用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分离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2、采用左旋多巴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传代、纯化了人正常黑素细胞,并经左旋多巴染色证实。结论:动态观察了人正常黑素细胞培养的全过程,验证了细胞的特性,获得了大量纯化的黑素细胞,为进一步的细胞内干预实验准备了物质基础。 第二部分山柰素对人正常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调节及相关信号转导的研究 目的:以培养的人正常黑色素细胞为模型,利用蛋白激酶A激活剂异丁基甲基黄嘌呤干预细胞,研究不同浓度山柰素抑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分子机制,并为探索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筛选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2、异丁基甲基黄嘌呤干预黑素细胞。3、山柰素、熊果苷干预黑素细胞。4、利用酶标仪测定干预后的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及黑素细胞的增殖的变化。结果:1、山柰素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与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2、山柰素对黑素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与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异丁基甲基黄嘌呤与山柰素联合处理细胞,与单独加入山柰素组对黑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在山柰素与异丁基甲基黄嘌呤联合作用48h后,发现细胞树突由多极向两极转化趋势明显。结论:1、山柰素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优于熊果苷,并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无负面影响,由此我们认为山柰素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2、山柰素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途径抑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EB病毒(EBV)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其感染非常普遍,是儿童较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也与很多其它疾病相关,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人工合成富含非甲基化胞嘧啶(C)-鸟嘌呤(G)二核苷酸基序的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作为Th1型免疫调节剂已用于抗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研究,但尚未见抗EB病毒感染的报道,本研究初步探讨了CpG ODN在体外对该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
目的: 1、研究温州地区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现状及分布。 2、研究不同宫颈疾病妇女HPV不同亚型感染率、重叠感染率情况。 3、探讨H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  1.了解叉头框蛋白O1(FOXO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对照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组和非肥胖组、二甲双胍干预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究血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高三英语教学和复习的核心内容之一。英语书面表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对学生书面表达提出的
针对平面拦截问题 ,选择导弹和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矢量与导弹 -目标视线之间的夹角 (称为相对航向误差角 )作为将要被控制到零的输出。将与目标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方位信息有
2015年12月5—6日,我有幸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第十一届“名师之路”全国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暨“核心素养·学科教育”的培训。在这两天的学习生
目的探讨变异型分化抗原簇44(17)(CD44v17)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SiHa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D44v17siRNA、pc DNA3.1-CD44v17质粒及其阴性对照组转染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是白细胞黏附于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和毛细血管无灌注,此过程部分是由内皮细胞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