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异质性视角下财政政策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然袭击,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经开始失衡,对于像我国这样拥有巨大内需以及消费潜力的国家而言,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一步就是转向为内循环发展。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国内各地开始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居民家庭消费潜力合理提升。但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家庭负债率持续走高,从2016年开始,我国居民家庭负债率不断上升,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民家庭负债率增长最快的国家,这样的情况将会使得由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变成空虚的泡沫消费经济并进一步影响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措施对经济进行调控。此外居民家庭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本文着重站在居民家庭由不同的债务等级而造成的异质性视角分析财政政策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16、2018年两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当居民家庭存在债务异质性时,政府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会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以及消费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及构建模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债务异质性视角下财政政策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以下三点结论:首先,随着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不断攀高,年轻家庭更倾向于追求高消费生活,同时物质生活成本压力的增强,使居民家庭负债已经成为常态化,而且消费行为具有不可逆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于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确保居民家庭对财政政策反应积极有效;其次,消费水平在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中呈现出差异性,同时居民家庭的负债水平和负债结构也各不相同,城镇居民家庭对财政政策的反应效果更加显著,农村居民家庭因其传统的消费观念很难迅速改变,因此对财政政策措施的反应效果没有那么明显,所以要因地施策,致力于缩小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距;最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都更加偏向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对于诸如教育培训、保险支出等方面的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依然偏小,此外,财政政策效应不同债务居民家庭的各类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高负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而言反应更加显著积极,因此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平衡高负债居民家庭的债务与消费支出,此外还需要配合一定的货币政策措施来维持整个市场的稳定平衡运行。因此,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在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上应该塑造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要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标准和档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措施,尤其对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困难甚至负债的情况,要做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调配,如“六保”工作中“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进一步保障居民家庭最基本的生活支出被满足,对于不同债务的居民家庭来说也要合理引导其进行规范的贷款行为,致力于稳定消费信贷市场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其次,对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而言,目前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整体消费结构依然是偏重于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性消费支出,而发展型消费支出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依然较小,因此恩格尔系数处于高位,针对此情况要顺应居民消费结构的日趋变化,将财政着力点更多的用在保障居民发展型消费基础之上,确保教育、医疗、文化等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和提升。
其他文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展高质量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发展模式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可行性。一是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农业的发展遭遇困境、农业依靠高速增长以积累扎实的物质现实基础。二是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诸多相关概念存在紧密关系的,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
学位
我国“十四五”时期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提出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为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各国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产业模式创新、文化消费扩大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更加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支柱行业。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与数字产业不断融合使得数字创意
学位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2035年远景目标和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安排。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长远更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不畅,直接表现在内需体系还不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及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会议提出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目标。要求信贷服务于产业,资金流入产业。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无论是国家经济总量还是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大幅度上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成果分配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提高
学位
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增长一直是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因为经济增长不但带动了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且也推动了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经济规模的扩张可以反映一国在经济增长数量上的变化情况,经济结构的升级则主要体现在一国经济发展质量上的变化情况。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经济数量上的积累并不能等于经济强大、国家强大。因此,对于国家而言想要做好高质量发展,就要在国民经
学位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国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如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两大重要方向,弄清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推动二者良性发展,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和借鉴经验,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在此背景下,对于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着非常关键的理论研究价值和
学位
传统农产品流通具有流通主体分散、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技术投入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建设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接主要消费市场的农产品产地流通网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建设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完善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运输技术。可见推进农产品流通已成为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台
学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如何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包容性绿色增长作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推进的新型增长模式,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准确把握我国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水平、时空格局特征以及驱动模式并据此探讨其提升路径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
学位
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及根基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关键。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首次提出要抓好“六稳”工作中的“稳就业”,之后几年也一直在强调“稳就业”的重要性。2022年两会指出,就业现在不光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要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就业问题,并说明截止年底城镇能新增1100万多人的就业数量等。目前,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市场主体也随之快速增长,就业岗位得到增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