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级能耗模型的公共建筑可视化能耗监测平台关键技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房屋建筑数量巨大,其建筑规模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但是我国的房屋建筑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从采暖空调系统来看,都属于高能耗建筑,特别是政府部门、写字楼、教育机构等公共建筑,它们的能耗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因此对公共建筑的能耗状况进行强有力的监管、约束,开展有效的节能工作,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开展了基于多级能耗模型的公共建筑可视化能耗监测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引入多级能耗模型,解决了监测层次划分的问题,并结合WebGIS技术开发了可视化能耗监测平台;构建了多级能耗数据库,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各级能耗趋势进行预测,为能耗辅助审计决策和节能潜力分析提供参考;提出了可扩展能耗审计和友好型能耗公示,在传统能耗审计和能耗公示的基础上作了深化和提升,解决了用户在能耗审计和公示中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开发了一套可视化能耗监测平台。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能耗监测、预测和审计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本论文在这些方面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建立了基于多基能耗模型的可视化能耗监测平台。首先引入了多级能耗模型,作为整个监测平台的基础,多级能耗模型从横纵两个方向覆盖了所有的监测对象。其次结合基于Flash技术的WebGIS交互系统,构建了相应的场景模型。第三章:本章实现了基于多级能耗模型的建筑能耗预测方法。构建了多级能耗模型数据库,抽取不同能耗级别的数据采用附加动量法进行多级能耗训练,避免了标准BP算法的缺点,实现了对多级能耗数据的准确、便捷的预测。第四章:本章从概念、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对能耗审计和能耗公示进行了阐述,结合多级能耗模型,对能耗审计和能耗公示的方式进行改进,并提出了可扩展能耗审计和友好型能耗公示。第五章:本章在前文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高校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分析了用户数据需求,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相应的硬件支持,还给出了能耗监测、能耗查询、能耗审计和能耗公示四项功能的运行界面图,并重点给出了一份全面详尽的能耗审计报告,对开展建筑节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六章:全文的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特色之处,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正文第一部分论述的是物权的客体之一:物。通过对物权客体范围的历史考察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物权的客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它主要包括
2016年4月11日上午九点,由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主题报告,并围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
“再X也Y”格式是由“再”和“也”构成的现代汉语常见格式,其中X代表“再”后的体词性或谓词性成分,Y代表“也”后的体词性或谓词性成分。本文从语义入手,结合形式特点,分析该格式表量的类型、量的计算和量的影响因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基本情况。第二章从“再”的含义入手把“再X也Y”格式分为三类:“再(1)X也Y”格式、“再(2)X
自然灾害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物资需求,我们不可能在短暂的应急救援时间内通过采购和生产来满足它,这就形成了一段应急救援物资供应的空白,这段空白只能通过物资储备来填补。
车道检测是汽车辅助驾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智能交通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大部分检测手段都基于复杂的算法和性能良好的平台,成本较高,体积过大,应用范围
目的:应用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CTPI)研究亚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后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21例HICH患者于发病后4~14 d行CTPI检查,测量脑血肿体积、脑血肿周围(边
从近5年的国内外快报、杂志、期刊以及Google趋势分析图中,发现移动对等网络(Mobile Peer-to-Peer, MP2P)技术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科研院所和企
导游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第一线员工,不仅是旅游接待者和讲解者,还是一个地区的公关代表,是旅游行业对外交往的窗口,在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有效的对导
提取无线信道物理特征生成密钥,是保障无线通信安全的一种新思路。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通信双方基于信道互易原理,提取具有一致性的上下行信道特征,通过实时独立地生成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及智能程度越来越高,各个电力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也越来越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