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成虫监测及其飞行能力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美国和加拿大为防止亚洲型舞毒蛾的传入,已开始或准备对来自中国港口的船舶采取特别措施。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为避免在进出口贸易中遭受损失,同时准确掌握港口区域舞毒蛾的发生规律。本文对舞毒蛾性信息素诱集和灯诱做了相关的研究试验,同时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舞毒蛾的飞行能力。目的是根据舞毒蛾对性信息素反应、趋光性以及不同要素对飞行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舞毒蛾成虫的监测技术。选取9组不同波长的杀虫灯,比较不同波长对舞毒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舞毒蛾雄虫,9组杀虫灯均对其有引诱效果,但紫外光区杀虫灯的诱杀效果明显好于可见光区,其中366nm的杀虫灯最早诱集到舞毒蛾雄虫,368nm的杀虫灯诱集到的舞毒蛾雄虫最多;对于舞毒蛾雌虫,灯诱监测其始见期晚于雄虫,且数量也少于雄虫,可见光区3组杀虫灯未诱到舞毒蛾雌虫,紫外光区366nm的杀虫灯诱集雌虫效果最好,诱集到的舞毒蛾虫数最多且与总诱虫量的相关性最好。保存和鉴定了杀虫灯诱集到的其他鳞翅目昆虫,紫外光灯同样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记录了灯诱时的气象条件,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诱虫效果,风速、温度、湿度和月光等因素对灯诱均有影响。设置间距25m、50m和100m的三组性信息素诱捕器,比较诱捕器不同悬挂密度对引诱舞毒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虫口密度下(虫口密度低,正处于衰亡期),三组诱捕器中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的舞毒蛾雄虫数存在显著差异,换算成单位监测面积内诱集到的虫数,三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合舞毒蛾雄虫在室内的飞行能力,飞行距离超过100m的雄虫超过95%。说明在试验的虫口密度r下,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舞毒蛾进行监测和诱杀,间距100m悬挂诱捕器,在达到良好诱捕效果的同时,可以扩大监测面积或减少诱捕器的数量。释放距离在30m、60m和90m的标记回捕试验,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舞毒蛾雄虫的引诱距离和影响性信息素诱捕器发挥作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释放距离的回捕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释放方向的回捕率存在差异,性信息素发挥引诱效果与风向有关。对舞毒蛾成虫区分同龄、性别、交配状况,进行飞行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舞毒蛾雌雄虫飞行能力存在差异。不同交配状况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性差异,未交配虫的飞行能力会强于已交配虫。除2日龄未交配雌虫,随着羽化日龄增长,舞毒蛾的飞行能力呈现减弱趋势。说明舞毒蛾成虫的性别、日龄、交配状况都是影响其飞行能力的要素。
其他文献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在这一复杂系统中,植物群落是整个系统稳定的核心和纽带。在乔木、灌木、牧草、以及低等植物共同构成庞杂的植物群落中
月季(Rosa spp.)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地被月季是现代月季品种中新兴的一支,目前约有131个品种,全部为国外选育,因其植株低矮,株丛紧密,开花时满盘,部
石斛篓象Nassophasis sp.为石斛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云南普洱地区1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3~4月和9~10月为幼虫发生高峰期,6月、12月为成虫发生高峰期。石斛篓象以幼虫蛀茎为害为
“说实话,我们即使能成为亿万富翁,我们的钱也是从两万、三万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绝对不是爆发性的.应该说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热爱,心中总有个情结,想为
此文简单阐述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期让人们了解到传统雕塑在中国美术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 This article briefly expounds the histo
首任商务部部长:不负重托推进内外贸融合新任中国商务部部长吕福源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在扩大国际经济合作中促进共同发展”的演讲。他说,中国为
果品的品质是果色、风味和营养价值的综合。果色是蓝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黄酮类物质的种类、多少和分布状况有关。花青苷在防止或减轻许多慢性疾病所起的作用日益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体经济如何发展成为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议题.rn全
据全国工商联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11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in the strategy of how synchronous colorectal hepatic metastas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valuable protoc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