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玉兰适生区域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是木兰科玉兰属植物新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是红花玉兰野生种群生境狭窄,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亟需保护和引种栽培,扩大适生区域。目前关于红花玉兰引种适生区尚不明确,也不明晰影响红花玉兰生长的限制因子以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栽培的1年生红花玉兰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将其引种到北京海淀、河南南阳、云南大理3个不同气候区开展区域化试验,以原产地湖北五峰为对照试验地,并将其与各个试验地主栽玉兰种进行对比研究,探究红花玉兰适应性。同时采用Maxent、GARP、Bioclim和Domain4种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红花玉兰在现代(1970-2000)气候条件下的中国潜在引种适生区分布,筛选最优模型,并优化相关参数,划分适生等级,确定影响红花玉兰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阈值。最终利用筛选出的最优模型模拟红花玉兰在3个时期(现代、2050年(2041-2060年),2070年(2061-208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RCP2.6、RCP4.5、RCP6.0和RCP8.5)的全球潜在引种适生区分布,最后将其与望春玉兰、白玉兰和紫玉兰相关环境限制因子以及全球适生区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红花玉兰的适生性及确定潜在引种适生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区域化试验中,从不同试验地环境条件对比可以看出3个试验地南阳试验地环境条件和五峰最接近,大理次之,海淀与五峰环境条件差异稍大,但是均能满足红花玉兰的生长需求。在南阳和大理试验地生长适应性较好,苗高生长量达到五峰70%以上,地径生长量高于五峰,高径比小于五峰,冠幅与五峰差异不显著,移栽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0%以上。海淀试验地生长适应性稍弱于五峰,苗高生长量同样达到五峰70%以上,地径生长量较小,高径比大于五峰,侧枝数、最大侧枝长和冠幅均低于五峰,移栽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70%以上。红花玉兰在南阳和大理试验地抗热性总体评价均为II级、海淀试验地为III级,抗寒性总体评价均为I级(抗性最强),抗病虫害能力综合评价均为II级及以上。但与当地种白玉兰和望春玉兰相比,抗逆性差异不显著,在形态及生理适应性方面稍弱,这也体现出红花玉兰尚需多年的引种驯化适应期。(2)基于49条红花玉兰现代分布记录和16个环境变量图层数据,利用4种物种分布模型模拟红花玉兰在中国的潜在引种适生区分布,4种模型预测的结果均显示红花玉兰潜在适生区范围主要在中国北纬40°以南,东经97°以东地区,具有较高的分布潜力。通过4种模型的AUC和Kappa值可以得出,Maxent模型模拟的AUC值最高,一致性检验Kappa值最好,预测红花玉兰潜在适生区表现最佳。Maxent模型模拟红花玉兰引种适生区最佳参数是特征组合LQ,调控倍频系数为3.5,该参数下模型过拟合程度较低,复杂性明显改善,模型转移能力提高。(3)通过Maxent模型模拟得出影响红花玉兰在中国潜在引种适生区分布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为最冷月最低温(-13.36~9.84℃)、最冷季均温(-6.06~12.66℃)、年平均温度≥4.49℃、海拔(0-2803.93m)。现代气候条件下,红花玉兰在中国潜在引种高度适生区主要包括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北部,总面积46.60×10~4km~2;中度适生区包括华北平原、江南丘陵大部、两广丘陵北部、四川盆地东部、云贵高原东北部,总面积122.82×10~4km~2;低度适生区四川盆地东南部、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以南、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西部、晋冀鲁山地丘陵地带、辽东半岛南部、黄土高原东南部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总面积96.36×10~4km~2;不适生区包括东北平原、辽东半岛大部、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新疆和内蒙古等地,总面积694.84×10~4km~2。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红花玉兰高度适生区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总体减少4.53%-29.98%,中度适生区总体增加6.45%-27.09%,低度适生区变化范围在-4.25%-21.86%,红花玉兰未来适生区质心整体向东北高纬度方向迁移。(4)Maxent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影响红花玉兰全球引种适生区分布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为最冷季均温(-6.75~14.31℃)、气温日较差(≤14.29℃)、最热季均温(≥12.93℃)、最冷月最低温(-13.73~10.77℃)、年平均温度(4.47~24.56℃)和最湿月降雨量(40.99~715.42mm)。现代气候条件下,红花玉兰的全球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0°~40°范围内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以及南纬35°~45°范围内的南美洲西部地区,共约490.89×10~4km~2,其中高度、中度和低度适生区总面积分别是146.15×10~4km~2、119.88×10~4km~2及224.87×10~4km~2,主要分布在东亚和欧洲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红花玉兰全球潜在引种适生区不断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红花玉兰高度适生区总体减少8.37%-39.14%;中度适生区减少4.76%-16.39%;低度适生区减少6.65%-39.08%,适生区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5)红花玉兰与白玉兰、望春玉兰和紫玉兰的全球适生区分布均受到最冷季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气温日较差、最热季均温和年平均温度的影响,其中低温因子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现代气候条件下,白玉兰、望春玉兰、紫玉兰全球适生区分布与红花玉兰具有一定相似性。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白玉兰、望春玉兰和紫玉兰的全球适生区范围均大幅度减少,变化趋势与红花玉兰类似。白玉兰和紫玉兰全球适生区均向东北方向迁移,而望春玉兰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因此红花玉兰可以参照以上玉兰种进行全球范围的引种栽培。综上所述,通过区域化试验表明红花玉兰在海淀、南阳和大理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Maxent模型是4种物种分布模型模拟红花玉兰潜在引种适生区分布的最佳模型,影响红花玉兰在中国及全球适生区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均显示低温因子最重要的限制因子,模型模拟红花玉兰潜在适生区分布结果与区域化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未来气候变化下会对红花玉兰适生区分布产生显著影响,部分适生区消失,破碎化程度增加,适生区整体东北方向移动。红花玉兰与白玉兰、望春玉兰和紫玉兰在全球的潜在引种适生区分布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一定相似性。以上结果可以为红花玉兰在中国以及全球开展有效保护和精准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炭材料由于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及易于加工等优点。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材料。但由于炭材料的储能方式为双电层,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储存的电容量较低。本论文以含有12%的脲醛树脂的废弃纤维板为原料,通过炭化-活化等过程制备负氮多孔活性炭,经混酸处理得到表面功能化的多孔活性炭微颗粒,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或负载金属基等赝电容材料,探究其结构调控机理及电化学性能,
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及习总书记有关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指示,优秀传统文化要全方位贯穿职业教育领域,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中职技能人才。作为班主任要做好育人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守好班级建设阵地。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既有创新方法与路径,又有内核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探索与实践。本文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内涵,与中职班级建设理念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班级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
学位
土壤镉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镉一旦超标,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施用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修复方法。目前关于污泥、秸秆、粪便等有机堆肥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机理及效应研究。通过吸附试验,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园林绿化废弃
学位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以木质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为碳源,C/N比高,导致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分解速率低、腐熟度差。蚯蚓处理废弃物过程中N2O和N2显著释放,导致氮素损失率高。因此,针对高C/N比原料,如何控制蚯蚓堆肥腐熟过程,减少氮素损失并提高堆腐产品质量,是需要解决的蚯蚓堆肥工艺问题。本研究通过氮源调节C/N、无机添加剂和促腐菌剂施用来有效控制蚯蚓堆腐过程中氮素损失并提升产品质量。分别通过1)尿素与全氮含
森林经营与管理是我国森林高质量发展和森林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核心,在维持森林健康生长和森林多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非木质森林资源的评价与高值化利用,是进一步提升森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以药用工业银杏原料林的非木质资源(银杏叶)为研究材料,对银杏叶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加工利用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对未被充分开发的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评价,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碳基资源,实现其全组分的转化利用对于石油基能源的有效替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木质素作为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型资源,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然而,木质素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的异质性,难以实现有效的升级转化。因此,本论文围绕桉木和杨木两种典型速生原料,采用绿色高效的解构方法实现了原本木质素的高得率分离,并分别探究了木质素在不同的形态学区域和生长阶段的分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