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行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5845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7.10—2005.4.5)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人”。他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进行文学创作,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在小说中,贝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这些知识分子孤独、苦闷、忧郁、迷惘,陷入极端的焦虑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是在艰难的挣扎中寻找着自我拯救的路途。本文以知识分子的“救赎”为切入点,从文化诗学角度,把贝娄的小说放在特定的犹太文化境遇中研究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与救赎之路,从而体现出贝娄对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对目前贝娄研究现状的综述,并阐述本文的创新及研究方法,最后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主要分析贝娄小说中这些犹太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与救赎意识。他们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在痛苦与彷徨、失望与希望的错综纠结中,始终怀抱着人道主义理想,艰难地选择,缓慢地前行,理想的信念终未泯灭,因而成为当代世界中的“浮士德”。第二章,从犹太文化中所蕴含的罪、受难、死亡的内涵入手阐述救赎的必要性。首先,贝娄笔下的知识分子都带有深深的负罪之感,这种负罪心理体现了圣经文化中的“罪恶’’观念,同时也汇聚了作为犹太人的典型的文化心态:其次,受难是这些犹太知识分子获得救赎的必修课。在流浪中,他们经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这种生存状态与犹太民族的苦难感、命运感有着深刻的联系。再次,死亡问题成为触动这些犹太知识分子最敏感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困惑的问题,也成为他们渴望救赎的动力。第三章,主要分析救赎的悖论性。从救赎的虚妄性、救赎模式的悖论性等方面阐述这一救赎的复杂意蕴,并揭示救赎的悖论性与犹太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悖论现象的关系。第四章,分析救赎思想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代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边缘处境,其次是贝娄的“文化救赎”的创作理念。结语部分,主要阐述救赎的寓言性及当下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拟将往常分别阐发的刘半农赠与鲁迅的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视作一体,放在共时性的人类文化整体结构中,以印证鲁迅生命活动中历史与现实相通即“取今复古,中西共
语文是学生的启蒙课程,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责任,还需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小学作文的教学也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可以培养学生的
纪录片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作类型,它已经在浩瀚的历史长流中横亘多年,它的真实与理性展现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形态,纪录片虽然起源于国外,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我国人民熟知,近年来甚至已经成为国民最喜爱的创作类型之一。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纪录片的风格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第一人称纪录片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和时尚。它的特点不仅是影片中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声音,还体现在主
对国级17项特色小镇专项政策与省级91项特色小镇专项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1)特色小镇专项政策文本,以落实工作举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通知'占比最高,以指导原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里面所提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
为了探讨锚定效应的产生前提及基础锚定效应的理论解释,实验一选取高、低、无三种锚值,设置了15ms、45ms、75ms、1000ms四种呈现时间,结果发现只有15ms条件下未出现锚定效应,
“大曲”曾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尊儒重教的文化背景下其被作为“礼、乐”的代表应用于庙堂、宴飨……它们几乎都是兼有器乐演奏的大型歌舞曲。从汉代的相和
何逊是南朝梁代的重要作家,《梁书》《南史》均有传,但过于简略,且多有舛误,其生平仍然有较大的异议。本文第一章对何逊部分诗歌以及生平做一番考辨,对前人的观点提出了一些
<正>作为"门面担当"的一线物业服务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自律能力也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最为直接的因素,承诺兑现的环节最终都会落实在他们身上。常听人这样说起业主与物业服
“日常生活”处于人类社会结构的最基础层面,基础性,经验性和重复性等是它的特征,当平庸日常生活的包袱过度沉重的时候,它会阻碍人类的进步。但同时,它又有自身的价值,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