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外语学习者书面语的研究趋向多维度、全方位,研究者们逐渐将视角从词、句拓展到篇章层面,篇章中的衔接与连贯由此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其中,连接词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它作为一种常被使用的衔接手段可以明确反映出篇章单位之间的连贯关系。多位学者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连接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会出现滥用和误用的情况。因此,学界已有众多学者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连接词的使用情况,但德语相关领域几近空白。仅有的几篇相关著作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连接词分类相对局限,分析维度不够全面,学习者水平分布单一等。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以155份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德语议论文作为研究语料,将Falko语料库中的大学生母语者的议论文语料作为参照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连接词使用的频率、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四个分析维度研究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连接词的动态习得情况,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中国德语学习者议论文中的连接词在频率、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上有何特点?2)从大一到大四,随着学时的增加,这些特点呈现哪些变化?3)结合四个分析维度,中国德语学习者与德语母语者的连接词使用有何异同?通过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频率:总体来看,中国学习者使用的连接词少于德语母语者。学习者使用连接词的频率从大一到大三没有显著变化,大四时开始上升,并接近母语者。无论是句法层面还是语义层面,各个阶段的德语学习者在连接词的使用倾向上相近并和母语者基本一致:在句法层面总体上更倾向于使用连接副词;语义层面上更倾向于使用表示添加关系的连接词。从大一到大四,德语学习者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的连接词分布发生变化,大四时有接近母语者的趋势。2)多样性:从标准类符形符比来看,中国学习者使用的连接词多样性从大三起显著升高,且超过了母语者。在具体的语义分类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选词倾向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同语义类别下母语者使用连接词的绝对种类更加丰富,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者连接词的绝对种类也在上升。3)复杂性:依据由德语母语者写作情况生成的连接词频率概貌表,中国学习者最常使用母语者中频率大于5的连接词,最少使用频率等于1的词。随着德语学时的增加,德语学习者在连接词复杂性上呈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变化,对常用词的依赖逐渐减少,而倾向于更多地使用次常用词和常用115词之外的连接词。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德语学习者连接词使用也存在自身的特点,和母语者不同的连接词比重并不小,其主要为序数词和总结词,但仍存在一些各年级间特有的连接词。4)准确性:德语学习者的连接词错误率显著高于母语者。具体来看,学习者总体上容易在句法层面犯错。而德语母语者更容易在具有连接词句子的标点使用上犯错。随着学习时长的增加,学习者连接词的错误率逐渐降低,但到大四连接词的错误率仍明显高于母语者。此外,学习者平均每句话的连接词错误率逐渐下降。除句法层面错误和正字法错误外,其他连接词错误类型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变化。5)四者间交互:连接词的频率、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四者之间存在动态波动的相关性。多样性和准确性、复杂性和准确性呈现出或强或弱的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关系,频率和多样性、频率和复杂性、频率和准确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则呈现出了竞争关系。综上,中国德语学习者连接词的习得是非单向、非线性的,且连接词子系统间存在动态交互关系。虽学习者使用连接词的频率仍低于母语者,但由标准类符形符比所体现的连接词多样性却超过母语者。在不同的频率等级中,学习者连接词的使用体现出了不同的变化,且变化幅度随学习时长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各学习阶段均存在错误使用连接词的现象,且错误率显著高于母语者。此外,从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三个维度上可以观察到某一阶段学习者连接词使用的“石化”和“泰迪熊”现象。虽然学习者连接词的习得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德语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趋于稳定,且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复杂性和准确性更高。造成中国德语学习者呈现上述特点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以下五个因素可能会影响连接词的使用:语言输入、语言干扰、学习者策略、文本类型和主题、思维方式。最后,本研究针对德语连接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