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的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萃取分离及其对铅、镉的吸附热力学特征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由于其在较低浓度即有较大毒性、不能自然降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等特性,而成为水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作用。然而在自然水体中,重金属并不主要以自由离子的形态存在,而是结合在水中的生物体、悬浮颗粒物,以及表层沉积物等固相表面上。自然水体中,固相表面上通常都覆盖着一层生物膜,在污染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形成了一个使污染物在到达固相并与之发生作用之前必然要穿过的隔离层。同时由于生物膜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和丰富的吸附面积,使得生物膜对重金属有显著的吸附及富集作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膜上细胞和颗粒物的脱附和吸附作用,有选择性地吸收、新陈代谢。研究者们利用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法对在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过中,其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是起主要作用的组分。但是由于受到培养季节及培养时间的限制,在人工基质上培养的生物膜与实际生长在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在吸附特性及组分含量、微生物结构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生物膜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菌种的改变。与在人工基质上培养的生物膜相比,从岩石上直接采集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结构更与水体环境相适应。因此,开展直接采集的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分离及其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可以更真实的反映自然环境中实际生长的生物膜对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生物膜对<WP=74>重金属的吸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自然水体培养的生物膜化学组分萃取分离技术为基础,通过对萃取剂的浓度、萃取液酸度,及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选择适合于采集的生物膜的最佳萃取条件,对膜上金属氧化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萃取分离。并对萃取前后的生物膜进行吸附实验,利用加和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比较直接采集的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重金属能力的差异,及其在生物膜吸附重金属过程中做出的相对贡献。研究中选择松花江吉林市中上游临江门大桥处采集自然水体生物膜。将附着生物膜的岩石从岸边水中取出,利用塑料器具轻轻地将生物膜刮入盛有微量矿物盐溶液的塑料瓶内,在短时间内转移到实验室。将采集到的生物膜过10目筛,去除杂质,并利用沉淀法去除沙石,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取不同体积(2.0,3.5,5.0,7.0,10.0 mL)经过处理、搅拌均匀的生物膜悬浊液,用定量滤纸过滤,测干重,对生物膜悬浊液的体积与其干重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生物膜悬浊液的体积与干重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此作为生物膜的计量方法。生物膜中有机质总量用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COD的测定参照《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铁、锰氧化物总量用25 mL 15% HNO3溶液萃取5 mL生物膜悬浊液24 h,并用WYX-9004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FAAS)测滤液中铁、锰含量的方法获得。测得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266.80 ± 11.272 μmol Fe/g、19.35 ± 0.69 μmol Mn/g、98.08 ± 5.28 mg COD/g。其中铁、锰氧化物含量的比例约为15倍,与在向海湿地<WP=75>采集的生物膜的铁、锰氧化物含量比例接近,明显高于在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的比例。本研究以应用于培养的生物膜的选择性萃取分离方法为基础,选用NH2OH·HCl和Na2S2O4分别作为单独萃取锰氧化物和同时萃取铁、锰氧化物的试剂,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出恰当的萃取剂浓度、萃取液酸度,以及萃取时间,使之适用于直接采集的生物膜的组分分离。结果表明:0.008 mol/L NH2OH·HCl + 0.01 mol/L HNO3萃取30 min可以用来有效分离锰氧化物,萃取率为80%,而对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影响较小,萃取率分别为11%和8%;0.8 mol/L Na2S2O4在pH 6.5条件下萃取40 min可有效同时萃取分离铁、锰氧化物,萃取率分别为73%和91%,而对有机质的萃取率只有5%。实验中所选用的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达到了73-91%,对非目的组分的萃取率不超过11%,因此,可以用选定的萃取条件对采集的生物膜的主要组分进行分离,并进行各组分对重金属(铅、镉)的吸附实验。将生物膜在上述选定的萃取条件下萃取,去除特定组分后,将萃取前后的生物膜转移到80 mL含有0.2-2.5μmol/L六种铅、镉浓度的吸附液中,并用0.01 M的HNO3和NaOH调节吸附液pH值6.0 ± 0.1,在25℃下连续振荡24 h,进行吸附热力学实验。吸附平衡后,将生物膜过滤,在100 mm培养皿中用25 mL、15%的HNO3溶液萃取24 h,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萃取液及平衡溶液中铁、锰、铅、镉的含量。用非线性拟合(NLSF)对吸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估算生物膜中各组分对铅、镉的langmuir吸附参数,比较各组分的吸附特征。 <WP=76>结果显示:通过加和模型应用NLSF法对未萃取及经不同萃取剂萃取后的生物膜吸附铅、镉的热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很好地描述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镉的热力学特征。未经萃取的生物膜及生物膜各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铅的吸附量明显高于镉,生物膜吸附前后,吸附液中铅浓度显著降低,而镉浓度的变化不如铅明显。生物膜吸附铅的Langmuir等温线的弯曲程度要大于镉,表?
其他文献
通过制备以亚硝酸钠为内相,油相及表面活性剂为外相的微乳液,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对乳胶基质进行敏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25℃时,采用微乳液发泡技术在12 min内可以完成敏化
为满足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J2EE架构和Web2.0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了标准化元数据处理方式对资源进行揭示,并对资源的内在属性
习惯对西欧中世纪经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封建制度的下层庄园制中,由习惯逐渐演变的庄园习惯法在当时为庄园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它不仅稳定了庄园内
口传文化、书写文化和数字文化是活形态史诗《格萨尔》历史传承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形态。其多元化的传承形态为其他民族口传文化成功"申遗"和走向产业化提供了生动注解,为民族文
为测定大米蛋白复合酶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化酶解工艺,分别采用胰蛋白酶(Trypsin)、复合蛋白酶(Protamex)及中性蛋白酶(Neutrase)复合酶解大米蛋白的碱性蛋白酶(Alcala
本文对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建立了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对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内部渗流场进行了研究。 堆埋是国际上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法。而其中渗滤液对地表水和
<正> 为探索容器苗造林技术措施,我们在结合塑料薄膜容器育苗试验研究的同时,选择了不同立地条件的四个社队林场、两个国营场圃及林科所进行不同季节造林,并设立三十个标准地
对"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可得,正上学子女数、家庭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搜集1978-2009年西部12省
本文对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活性炭的微波改性及其脱硫以及载硫活性炭的微波解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试验结果显示,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升温速率很快,在试验条件
本文以国外连续出版物为视角,以Elsevier为实例,具体描述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整合,跨库链接的最新进展,提出了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几点原则,并强调知识管理平台动态建设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