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正渗透处理氯碱废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碱废水是氯碱工业中离子膜制烧碱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污染严重、难处理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氯碱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钙芒硝法、离子交换法、冷冻脱硝法、氯化钡法。国内大多企业最常用的方法是冷冻脱硝工艺,该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投资大、处理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因而,开发绿色环保、低能耗的氯碱废水处理工艺十分必要。本论文针对目前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对氯碱废水的处理工艺提出改进与创新。采用纳滤和正渗透相结合的工艺来处理高含盐的氯碱工业废水(18wt%NaCl+8wt%Na2SO4),通过纳滤膜技术对废水中的NaCl和Na2SO4进行分离,并采用正渗透技术对渗滤得到的NaCl溶液进行浓缩,获得满足工业化盐要求的高纯度的NaCl水溶液,实现废水的循环使用。论文主要研究操作条件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及其纳滤恒容渗滤分离氯碱废水的性能、渗滤液添加方式对纳滤渗滤效果的影响;正渗透浓缩含NaCl的纳滤渗滤溶液及其影响因素、正渗透对NaCl溶液的浓缩效果;以及正渗透与纳滤集成过程的物料衡算等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纳滤恒容渗滤可以将氯碱废水中的氯化钠和硫酸钠进行分离。采用的NF1#膜对氯碱废水中氯化钠不截留,而对硫酸钠的截留与运行温度、压力和回收率有关。用NF1#膜对氯碱废水(18wt%NaCl+8wt%Na2SO4)进行渗滤分离,比较理想的操作条件是:运行压力为2.0MPa、浓液循环量为380L/h、运行温度为25~30℃。(2)纳滤恒容分离10L氯碱废水(18wt%NaCl+8wt%Na2SO4),采用连续添加渗滤溶剂进行恒容渗滤时,10L渗滤液中氯化钠的含量为11.38wt%;采用分批加2L渗滤溶剂进行恒容渗滤时,10L渗滤液中NaCl含量为10.56wt%;而采用一次性加入等体积10L渗滤溶剂进行恒容渗滤时,10L渗滤液中NaCl含量为9.9wt%。分批加水与一次性加水分离效果相差不大。(3)正渗透过程的渗透通量受温度、膜面流速、汲取液浓度、渗透压差等影响。实验所用的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CTA-FO)较佳运行参数:温度25℃、进料液侧膜面流速4.5cm/s、汲取液侧膜面流速0.67cm/s。采用内浓差极化模型可对正渗透浓缩NaCl溶液过程的膜通量进行预测。(4)采用三级NF和FO集成,可实现对氯碱废水的资源化处理:三级纳滤渗滤液经正渗透浓缩,最终混合渗滤液NaCl含量为11wt%,Na2SO4含量≤0.5wt%,可用于工业化盐;每级NF处理后的原料液混合起来后可以采取冷冻结晶的方式处理;而第三级FO处理后的汲取液可以采取纳滤膜技术回收利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近海海洋的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使得海水的温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又如春夏交替时个别海域江河汇流,海水的温跃层温度变化亦非常明显,这些都对海洋牧场中的鱼、虾、
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为民"为宗旨,在三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兴利除弊,锐利改革。虎门销烟成就了他人生的辉煌,可这瞩目壮举却令他跌入人生低谷——被贬新疆,但他不计个人得失,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与汉语相关的知识传授给母语非汉语的二语学习者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测试。其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财务重述不仅会影响重述公司本身股价,还会对证券市场的整体资源配置造成不利影响。如何降低财务重述的发生,可以从外部政策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内部
吉林中粮生化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吉林中粮)成立于中粮转型之际,致力于中粮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协同,是中粮生化能源产品(主要以玉米为加工原料)的销售平台,专门从事于中粮生
随着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厚板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厚板产品的板型良好,尺寸精度高,还对剪切的边部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成品钢板的边部质量,我
对渤海曹妃甸油田海水-干原油换热器运行2 a来出现的几次故障进行了分析,并由此进行了相应改造,实施效果良好,可供今后类似换热器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修参考。
结合福州市群众艺术馆选址案例,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选址的类型、原则、主要选址策略方面展开讨论,认为城市公共设施选址应在充分解读项目的基础上,总结具有可比性城市的相似
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形神理论在哲学领域里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借助"人"这一特殊中介从哲学领域向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过程,关于形
该设计课题是针对儿童交互玩具设计而展开的一系列设计调研与设计实践,在对玩具市场、儿童用户及加工工艺充足而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了解儿童和家长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