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狂欢欲望论巴赫金狂欢理论视角下的《红字》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850年的小说《红字》塑造了海斯特·白兰这样一位因通奸罪而示众并产下罪恶之女珠儿的女性人物形象。受到清教主义的压制和超验主义的启发的影响,纳撒尼尔·霍桑将他矛盾的思想融合到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创作中。在如同桎梏束缚的文化中,小说仍显露出反对清教社会和等级制度的笑和狂欢精神。 纵观前人研究成果,虽然有许多学者已经对《红字》中的清教主义、象征主义和人物形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但鲜见对小说中的狂欢精神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根据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狂欢理论,针对小说中的狂欢氛围和潜在的狂欢欲望进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狂欢理论的精髓是代表着生死轮回转换的加冕和脱冕的过程。此外,怪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堕落,就像一个代表着生死的循环,带来了重生和再生。例如,海斯特面带骄傲的笑容而不是羞耻地抱着珠儿站在监狱门口。贝灵汉姆州长带着一副出自有罪之人海斯特之手刺绣缝制的手套。作为一名声誉卓著的牧师,丁梅斯代尔在公众场合亲吻了他的孩子。其次,怪诞意象、民间笑声和市场是分析狂欢精神的三个重要因素。女巫斯宾斯太太和红字A,作为两个最突出的怪诞意象,代表了对社会的颠覆和对权利的胁迫。至于市场和民间笑声,本文通过分析州长贝灵汉姆房子的装修风格和他的社会地位,绞刑架的功能以及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上面的行为,私密邪恶的森林意象和在森林里发生的密谋,证明了在清教社会中狂欢精神是无法被压制的。结合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辅以霍桑矛盾思想的原因,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加冕和脱冕的线索、颠覆性的女性角色、男性形象的崩塌、怪诞意象以及民间笑声和市场,来论证《红字》中潜在的狂欢精神。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恒久常新的历史课题、实践要求和时代任务。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新的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
学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话剧传人中国,与中国传统戏剧碰撞、冲突、交融,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改良新剧。改良新剧是中国戏剧与西方话剧共同孕育的产物,是传统戏剧和时代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古典戏剧向现代话剧过渡的戏剧形式,它具有西方戏剧的艺术特征,亦未脱传统戏剧之窠臼,同时也掺杂着时代环境所投射的非艺术因素。本文以清末民初(1910-1918)期刊杂志登载的新剧剧本及新剧艺人忆述的演剧脚本为研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与传世本《毛诗》对读产生的异文,必要时参考《毛诗》的不同版本、三家诗、其他文献引诗,以及出土文献所见《诗经》。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分为三个小节:《诗经》异文研究现状、安大简《诗经》异文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用来介绍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以及本文研究主题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为本文主体,分为六个小节《周南》、
学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转型阶段。对于俄罗斯来说,它是彰显文化欣欣向荣的白银时代,又是民主革命前的酝酿时期;对于世界而言,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准备阶段,也是艺术思潮激烈碰撞和步入现代化的时期。别尔嘉耶夫关于入及其命运的哲学思想就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开始形成,最终建构出一种具体而真实的形而上学。他关于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基督教为基石,与个体人格密切相关,表现为自由与客体化奴役,也就
学位
本篇论文以《孟子》《庄子》《荀子》为例,对战国时期诸子散文中的问对进行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包含了绪论以及正文四章。绪论部分对文中所涉及的研究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包括问对与问对体概念、研究范围选择、问对的研究现状以及《孟子》《庄子》《荀子》的前期研究成果。第一章对《孟子》中的问对进行研究,首先对孟子其人及《孟子》的著述进行了界定和相关考证,其次对《孟子》中的问对做分类分柝包括孟子与弟子的问对、孟子与诸
印裔英籍作家V·S·奈保尔(V.S.Naipaul,1932-2018)是典型的跨界生存作家。他喜爱以文学之眼考察第三世界,然后以探索式写作予以呈现,这类作品大都体现了客观纪实和主观建构兼各的非虚构写作风格。这其中的代表作《非洲的假面剧》(The Masque of Africa,2010)依托他本人的非洲旅行经历,于他返回英国后通过艺术建构创作完成。作品以作家的第一视角向读者再现了解殖民后有关非
学位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之一。他被誉为最具有犹太性的美国犹太作家。其作品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主题:受难与救赎、道德与责任、爱与性。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修配工》获得了美国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并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青睐。从现有资料显示,国内外研究界把《修配工》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人物形象研究、精神救赎、原型批评等方面。本文试从格雷马斯的叙事符号学,即从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角度解读《
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简·爱》称得上是文学史上一部佳作,也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作品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名为了争取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李霁野先生第一次将其翻译为中文至今已有一百多个英译本(包括全译本,节译本,编译本,中英对照本),《简·爱》也被列入中国中小学生必读经典书目之一。正是因为译文的流畅优美,才收到中国读者的推崇与喜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者开始从事《简·爱》的译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培养了大批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外语人才。中国的英语教育主要通过国家外语课程来实现,而外语教材正是外语课程的主要载体。外语教材的沿革能够反映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外语教学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外语教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澳大利亚社会学家Karl Maton(2014)的五维度合法化语码理论为英语教材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这五个维度里,专门性与语
学位
自译指作者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与普通译者不同,自译者一般都擅长两种及以上的语言,其身份大多是作家、诗人、学者等。中国也有一些优秀的自译作家,包括林语堂、张爱玲、萧乾、白先勇等。中国语境下的自译研究也有一定的历史,主要以语言、文学视角的个案研究为主,偏重自译策略研究,对自译的本质,特别是在翻译伦理与翻译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自译,作为一种与他译对立的翻译形态,必然有其特殊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