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术与妊娠结局及临床应用问题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LEEP术距术后再次妊娠的时间间隔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探究LEEP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宫颈切除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这是一项中国西南地区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收集2013.05至2018.05期间在五家医院行LEEP治疗,并且术后在2013.05-2020.12期间妊娠的女性。收集LEEP术后产妇的分娩年龄、BMI、产次和经产妇既往分娩的产科结局(包括PTB、PROM、LBW和分娩方式)以及LEEP治疗相关参数(是否合并TCT异常、HPV感染、锥切深度及锥底半径)。观察LEEP术后的妊娠结局指标(包括PTB、PROM、PPROM、绒毛膜羊膜炎、LBW和分娩方式)。我们分析LEEP术距术后再次妊娠的时间间隔,并细分为0-6月、6-12月、12-24月、24-36月、36-48月和>48月。按照时间间隔不同,分析LEEP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单中心妇科门诊的阴道镜检查率、LEEP手术率及宫颈病变检出率,分析临床上LEEP手术的应用情况。通过文献回顾分析2000-2020年国内发表的宫颈切除治疗相关文献,分析宫颈切除治疗的研究进展。结果:5176例接受LEEP治疗的女性术后共确定有347例(6.70%)单胎妊娠,其中226例为初产妇,121例为经产妇,这121名经产妇LEEP术前共有182例妊娠。将同期于多中心产科分娩的71095例妊娠的产科结局作为外部对照组,发现LEEP治疗增加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小于37周早产(RR 2.604,95%CI 2.093-3.240)、小于34周早产(RR 2.379,95%CI 1.526-3.709)和新生儿低出生体重(RR1.841,95%CI 1.334-2.541)。LEEP治疗对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分娩方式无显著影响。当LEEP术距下次妊娠的时间间隔为0-12月时,早产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当时间间隔为0-6月时早产的风险(RR 5.364,95%CI 2.347-12.258)显著高于6-12月(RR2.672,95%CI 1.168-6.116)。时间间隔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当时间间隔为0-6月时胎膜早破的风险显著增加(RR 6.705,95%CI 2.130~21.099)。LEEP术前合并HPV感染(P=0.003)、TCT异常(P=0.036)、锥切深度>15mm(P=0.007)、锥底半径>10mm(P=0.029)均为早产的危险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性单中心妇科门诊数据发现阴道镜及LEEP术检查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下,LEEP术后病检结果阳性率逐年降低,这提示临床诊疗中LEEP术的应用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对近20年国内宫颈切除治疗相关文献386篇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发现宫颈CIN I-III及CIS的治疗上更倾向于选择宫颈切除治疗。病变级别越高、范围越广时,临床更倾向于选择CKC而不是LEEP。结论:LEEP治疗增加术后再次妊娠时早产和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对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当LEEP距术后再次妊娠时间间隔为0-12月时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时间间隔为0-6月的风险显著高于6-12月。LEEP术前合并HPV感染、TCT异常、锥切深度>15mm、锥底半径>10mm均会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背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容易发生膀胱内复发(IVR)。术后预防性单次膀胱灌注化疗(SIC)与多次膀胱灌注化疗(MIC)都被证实可减少UTUC术后IVR的发生。尽管有指南推荐术后进行预防性SIC,但也有研究证明MIC较SIC预防UTUC患者术后IVR效果更好。目前对于MIC与SIC的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MIC与SIC对UTUC患者RNU术后IVR的
第一部分心肺运动试验评价个体化运动方案强化管控心血管慢病疗效的研究目的:探讨研究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3月后的心血管慢病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病情稳定的心血管慢病患者42例,按照患者参与意愿和随机原则分为两
前言:急性肢体缺(acute limb ischemia,ALI)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报道很少,而根据本中心经验,VTE常常合并于ALI,临床上值得引起注意。本研究旨在研究下肢ALI患者并发VTE的特征和预测因子。方法:使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在我院确诊为下肢ALI的患者,并提取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VT
研究背景: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在磁共振梯度回波(gradient-recalled echo,GRE)T2*-加权像上或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的低信号病灶,与卒中风险及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年龄、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使用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衰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用药前后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比较,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用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T-p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麻醉用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实施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S)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the vulva,NNEDV)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利
目的:比较肾功能正常组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C)、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特点,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骨钙素、PINP、β-CTX与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Ca)、血磷(P)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相关性,以期能够早诊断肾性骨营养不良。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于我院肾
第一部分MANF表达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首发抑郁症(DN-MDD)患者和复发抑郁(DT-MDD)患者外周血清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外周血MANF水平作为抑郁症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住院部首发抑郁症患者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以及体检健康对照组的
背景与目的C9基因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相关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然而,C9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及实验验证确定了C9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了C9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邻近lnc-RNA的研究推测C9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本研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否减少持续性心房颤动电复律失败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且因此病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的成年患者。根据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情况,将最终入选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简称ARNI组)和未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简称非ARNI组)。研究的终点是电复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