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水平分析纳米颗粒对菌膜结构转变的影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膜诱发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威胁。纳米抗菌材料因其有别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例如,机械破坏和氧化损伤等)引起广泛的关注,在生物医学和生产中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纳米抗菌材料与菌膜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发展高效抑制菌膜生长和破坏成熟菌膜的抗菌策略。而对于纳米抗菌材料如何影响菌膜中细菌之间的组装模式(比如彼此间的距离和作用模式等)进而达到抗菌膜效果,尚未可知。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本工作构建了一种由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和3D数据建模相结合的单细胞分析平台,能够实时动态、单细胞分辨率下分析菌膜行为,并将其用于分析抗菌碳纳米管对菌膜结构转变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概述如下:1、构建单细胞水平分析菌膜结构的方法我们选择铜绿假单胞菌为实验模式菌株,通过菌膜生长动力学实验和整体菌膜结构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选择生长4 h的菌膜结构作为单细胞分析的生物模型。菌膜培养于圆玻片,菌膜细菌用绿色荧光染料SYTO9进行荧光标记。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条件,我们确定以z轴步长为0.4μm,zoom值为2.5对菌膜进行3D成像。然后,利用Matlab和Biofilm Q等数据处理软件对菌膜3D图进行预处理和分割,通过计算细菌相关参数,得到菌膜的3D建模和量化数据。结果显示,培养4 h的铜绿假单胞菌菌膜中含有大约550个细菌,临近细菌的距离为1.1μm,局部菌膜厚度为7.0μm,实现了菌膜内单细菌行为及组织结构的观察和分析。2、宏观上探究碳纳米管对菌膜的影响我们采用羧基化的方法合成带负电的多壁碳纳米管(MCNT),然后通过共价接枝的方法合成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乙烯亚胺(MCNT-PEI)。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ata电位和稳定性实验证明了MCNT和MCNT-PEI的成功制备,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随后,我们研究了碳纳米材料的抗菌性,测得MCNT和MCNT-PEI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且抗菌性呈浓度依赖性。同时,我们发现两种碳纳米管均会影响菌膜生长动力学,促使菌膜的成熟期提前;而且,MCNT会导致菌膜成熟期最大生物量的降低,而MCNT-PEI却不会影响菌膜的最大生物量。3、单细胞水平分析碳纳米管对初期菌膜结构的影响基于单细胞水平分析平台,我们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初期菌膜结构转变的影响。菌膜生长初期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浮游细菌的附着,以及细菌增殖和分泌EPS,形成小菌落,菌膜结构由二维延展转向为三维生长。结果显示,MCNT和MCNT-PEI会改变菌膜细菌的增殖期,主要表现在菌膜里的细菌数量、菌膜体积和菌膜粘附基底的面积均显著降低。与正常菌膜相比,MCNT组和MCNT-PEI组的菌膜中细菌数目分别减少约340和321个,菌膜体积分别降低334μm~3和352μm~3。MCNT组和MCNT-PEI组菌膜粘附基底的面积分别从正常组的51.1μm~2降低到38.7μm~2和32.1μm~2。此外,MCNT和MCNT-PEI会影响菌膜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菌膜纵横比(菌膜的高/菌膜的长)和细胞间距离(菌膜里单个细菌到它周围最近细菌的距离的平均值)的降低,临近细胞密度(细菌临近3个分割单元的范围内的细菌数量)的升高。另外,我们利用平板计数和结晶紫染色等经典方法分析碳纳米材料对初期菌膜的影响,发现两种碳纳米管均降低了菌膜的细菌数目和生物量,与微观数据趋势一致。同时,我们通过荧光成像和定量分析,以及硫酸-苯酚法对菌膜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碳纳米管会显著促使细菌分泌多糖,猜测其可能通过激活细菌的应激保护机制影响菌膜结构。综上所述,本工作成功构建了菌膜结构的单细胞水平分析平台,并将其用于研究碳纳米管对初期菌膜结构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通过影响菌膜细菌的增殖,以及菌膜从二维到三维的生长过程,进而影响初期菌膜结构。直观、定量分析抗菌纳米材料对细菌从个体到群体转变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纳米材料与细菌行为之间的作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设计新型抗菌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铈元素是稀土元素中最丰富的元素(约占地壳的0.0046%),目前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磁学、磷粉、合金和催化等[1]。铈主要以双氧化态形式存在,即Ce4+和Ce3+。Ce4+被认为是更稳定的状态,并与其他氧化态(Ce3+)共存。而正是由于Ce3+和Ce4+存在双价态,铈基材料具有氧化还原性质。铈材料已经被合成许多不同的形态、形状和尺寸。铈基纳米材料结构的催化和传感能力高度依赖于其形貌,可以通过修改纳
学位
活性氧(ROS)由于其强氧化的特性,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因此,常利用能产生ROS的化学动力学疗法(CDT)与光动力学疗法(PDT)等对肿瘤进行治疗研究。CDT依赖芬顿或类芬顿反应进行,不受肿瘤深度的影响,但内源性H2O2的浓度与不同金属价态之间的转化速率都会限制芬顿反应的速率。而PDT虽然可以通过激光照射专门针对肿瘤组织进行治疗,但光能的强度会随着穿透组织而逐渐衰减,不能深入肿瘤组织进行有效治疗。因
学位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严重威胁全球的健康和安全。菌膜(bacteria biofilm,BF)作为细菌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主要生存模式,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菌膜是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基质(由胞外DNA、多糖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交联而成)所组成的三维类水凝胶结构。胞外基质可以阻止抗生素等抗菌剂穿透菌膜进而杀伤细菌。如何提高抗菌材料的菌膜穿透性成为解决细菌耐药性的难题之一。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沸
学位
铜及其合金应用于整个工业领域,如电子、机械、运输和化学工业。但是对对金属而言,金属腐蚀问题是影响工业发展持久性的问题之一,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用酸性溶液对金属表面的污垢进行清洗。酸洗是用来防止金属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进一步氧化和腐蚀。在酸洗过程中,铜表面容易受到侵蚀性离子的腐蚀。硫酸的水溶液可以氧化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酸洗过程中常常伴有电化学作用,在氧化层的缝隙中会出现无数的微电池,微电池数量越多,电
学位
理想的医疗保健系统会在疾病发生前提供健康状况监测和治疗。灵活的可穿戴传感器可以连续、实时、无创地检测分析物,并在分子水平上提供对人类生理学的洞察力。在个性化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而受到极大关注。电化学传感器是可穿戴传感器的最佳选择,因为它们具有由于其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和广泛的适用性。由于传统的传感器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足,穿戴不适,液体电解质不适用人体等问题,因此引入水凝胶作为传感器贴片,用以改善
学位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结晶型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COFs由热力学稳定较好的共价键连接而成,结构比较稳定;COFs均匀的多孔结构和开放的纳米孔道能够有效包封各种活性分子,并为其提供扩散途径;通过预先设计,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尺寸和形状的不同纳米结构的COFs。这些特点使得COFs在催化、能源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纳米COF
学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有些国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其次,能源与环境也是紧密相连的。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能够有效地将氢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可用的电能。PEMFCs已经在便携式电源、备用电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PEMFCs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所以迫切需要开
学位
近年来,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以及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作为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电化学能量转换系统,引起科研群体的广泛关注。其中燃料电池在阴极发生的氧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对于燃料电池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性能最好的铂基贵金属催化剂因其价格昂贵,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被限制广泛应用,故研究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对优化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
学位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纳米气体发生器是一类新兴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病灶部位产生NO,H2,H2S等治疗性气体,发挥调节功能,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NO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信使分子,可以调节平滑肌放松、介导神经传递,还可以对抗病原体和肿瘤。可控释放NO的纳米气体发生器也在心血管疾病、伤口愈合、抗菌、肿瘤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NO作为增敏分子,通过协同作用可以提
学位
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生命物质,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对映体形式存在。人体内的氨基酸以L-氨基酸为主,而D-氨基酸甚至曾被认为不存在于人体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多种组织和体液中都发现了D-氨基酸,且D-氨基酸含量变化可能和某些疾病的病理学和代谢机制相关。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患者唾液中D-脯氨酸(D-Pro)和D-丙氨酸(D-Ala)浓度分别可达数百μmol/L,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发展检测体液中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