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蛋白表达谱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组织工程学、再生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均具有很好的疗效,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有发展力的治疗工具,但其治疗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然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分泌/旁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蛋白很有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本实验旨在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检测,建立一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检测体系;制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上清,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蛋白并对分泌蛋白表达谱进行研究,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植块贴壁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检测其内毒素含量和是否有支原体污染。2.收集第三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上清,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获得分泌上清中蛋白质的质谱图,应用质谱软件对质谱文件进行定性分析并与人类蛋白质组质谱标准品数据库匹配;利用SignalP软件进行分泌蛋白预测;把得到的分泌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并通过基因本体分析(GO,GeneOntology)了解其分子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结果:1.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且增殖迅速,经检测其免疫表型CD75、CD90、CD105均大于99%,阴性表面标志CD45/34/11b/19/HLA-DR为0.49%;内毒素浓度小于0.25EU/ml;支原体检测阴性。2.通过液相色谱-质谱共鉴定到共鉴定到236个分泌蛋白,其中114个为确定的分泌蛋白,122个为signalP预测的分泌蛋白。这些分泌蛋白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粘附、血管新生、血液循环、炎症、抗菌、神经营养、骨代谢、钙磷平衡、抑制及促进肿瘤发生及进展等发面发挥作用。分别参与了15个生物学过程(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代谢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发育过程、刺激反应、细胞通信、细胞粘附、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运输、细胞运动、防御反应、细胞死亡、复制、细胞内稳态、凝固;14种分子功能(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蛋白结合活性、催化活性、金属离子结合活性、信号转导因子活性、受体活性、酶活性调节、核苷酸结合活性、分子活性、脱氧核糖核酸结合活性、载体活性、转录调节活性、核糖核酸结合活性、抗氧化活性、翻译调节活性。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较为理想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检测体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能够较为全面的筛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活性蛋白,有助于了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蛋白的功能,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历史剧创作面临着两个常见的难题:一是“大小之别”,即如何处理个别性的人物、事件与大时代的关系;一是“远近之别”,即如何处理一个确定时代的人物、事件与历史
1995年8月4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同志在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刘震乙、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副主任杨舜才、科委主任刘学敏、教育厅厅长韩永久、副厅长崔守谦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内
本研究查明 ,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 ,钾肥使春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 5 .8%和 17% ;干物质平均累积速度 ,最快累积速度分别提高 4%和 9% ,生物产量增
莽山瑶族木桶鼓赛鼓是春节期间莽山瑶族村寨为欢庆新年,祈祷国泰民安互相鼟鼓并伴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的民间娱乐活动,流传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2012年宜章莽山瑶族
自2001加入WTO年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到如今已经稳居汽车产量和销量世界第一的宝座。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其发展和壮大意义重大。目前,在大量外
萧伯纳说过,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后半生的幸福,是建立在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基础上的。西塞罗说:"我们不仅要注意身体,更要关心智慧和心灵,因为它们像灯一样,若
对消防车用正压式泡沫比例混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介绍,结合生产实际指出应用正压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医学信息电子化、标准化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体现在医疗过程中,医院科室与科室之间以及不同医院之间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电视与新兴的互联网、手机等媒体日益分割着纸质图书市场,传统出版受到极大冲击。在这种情形下,青春文学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占据了大片文学市场。随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连续性。然而,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由于人为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很难完全避免,例如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