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建立及ORFX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SARS暴发后,研究人员在蝙蝠体内中发现大量遗传多样的SARS样冠状病毒(SL-CoV),包括从中华菊头蝠样品中分离培养的两株病毒WIV1和WIV16,它们与SARS-CoV高度相似,并且能利用SARS-CoV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移酶2(ACE2)——直接感染人、猴、猪和蝙蝠的细胞,最终证实中华菊头蝠就是SARS-CoV的自然宿主。这些SL-CoV呈现了对人类公共健康的潜在危害。  分离获得活病毒是研究病毒的致病性和评价潜在危害的关键。本研究结合两种主流的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体外拼接和BAC感染性克隆),建立了SL-CoVWIV1的反向遗传学系统。本研究利用体外拼接方法,采用BglⅠ限制酶将WIV1的基因组分割成8个cDNA片段,并在最后一片段3端加上PolyA序列;利用BAC感染性克隆方法,构建了一个类似的BAC(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载体,使载体上带有CMV启动子、HDV核酶和BGH转录终止信号;然后将8个cDNA片段通过一次连接反应插入BAC载体,经多重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鉴定,经济、高效地构建了WIV1的BAC感染性克隆。将BAC感染性克隆转染细胞便拯救了重组病毒。  利用建立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本研究选择了遗传多样的12株蝙蝠SL-CoV的S基因,将它们替换到WIV1的基因组骨架上,成功拯救了其中4株S基因嵌合重组病毒,包括SL-CoV Rs4231,Rs4874,Rs7327和RsSHC014。首先,本研究测定了这些嵌合病毒利用人、果子狸、蝙蝠ACE2入侵细胞的效率,发现除Rs4231不能利用蝙蝠ACE2入侵细胞有效复制,其他病毒对三种来源受体都能高效利用。然后,本研究测试了针对SARS-CoV 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的抗体对WIV1和RsSHC014毒株的交叉中和作用,发现大部分抗体能中和WIV1,但不能中和RsSHC014,并意外发现一株单抗31H12对这两个毒株都有中和效应。  前期本实验室分离培养的两株SL-CoV WIV1和WIV16都编码了一个新的阅读框(命名为ORFX)。本研究探索了ORFX的功能,发现ORFX是一个功能基因,表达为第7条亚基因组mRNA,但对病毒复制不是必须基因。初步研究发现ORFX可能参与调控宿主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抑制干扰素的表达,激活NF-κB并上调其下游基因。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雕塑呈现出多元化。它从不同途径吸取营养,变换各种各样的形式。“空壳”表现方式不仅是一种传达视觉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之一,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整合素作为细胞内外的桥梁,一方面负责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
随着人们对各种复杂信号或特殊信号的需求,随着不断发展的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而蕴育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信号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而通常情况通过下述两种方法来产生所需要的波形。一种方法是使用算法直接产生,这种方法能直接精确地计算出每个角度的波形值,所占的存储空间小。另外一种为查表法,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较多的存储空间,但是实时性较好。本文我们来讨论第二种。基于DDS技术
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系统级仿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系统级的仿真,能够保证产品在最高层次上的设计正确性。传统的雷达仿真手段有基于SPW(Signal Processing Workstation)的
淋巴细胞在血液和各淋巴组织之间的动态循环对体内有效的免疫监视以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在归巢过程中,淋巴细胞首先在内皮细胞上缓慢滚动,随之紧密粘附,最后渗出血
Flash存储器由于体积小、功耗低、性能稳定等特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lash存储器主要有两种形式:Nor Flash和Nand Flash。Nor Flash具有XIP特性,可以直接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中,集成电路测试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研制出高水平的器件、电路和系统,如果测试技术不成熟,那么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就不能得到保证。可以说,集成电路的测试
在复杂网络中,节点可以被划分成若干组,组内节点之间的连接比较稠密,而不同组节点之间的连接则比较稀少,这样的划分结果被定义为复杂网络的社区结构。  通过对复杂网络社区结构
随着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自组织和分布式的特点带来了一场信息感知的变革。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