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本土地制度的运行与社会后果——基于贵州省桑村的实践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而土地制度的改革作为“三农”问题的重心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与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环节。建国以来,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围绕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先后经历了三次改革,最终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农村土地制度也出现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不但需要从理论与政策层面来分析研究,而且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社会运行后果进行实证性研究,并结合其他相关制度,探讨解决土地制度问题的措施。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桑村土地制度运行的社会后果,一是农业生产,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经营模式与效率;二是村民日常生活,包括经济收入、家庭内部关系与农户之间关系;三是村庄公共品供给,包括交通、水利设施与其他公共品供给;四是村庄治理,包括村组织的权威与权力、村庄规划与政治参与;五是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与社会救助。通过相关理论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桑村土地制度运行的社会后果做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归纳总结土地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思考。  在对桑村土地制度运行的社会后果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坚持与完善,关键是土地所有权与产权不明晰;二是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三是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保护,村民自治需要继续推进。并结合其他相关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土地管理法》,逐步推行农村土地产权到户;二是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三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与《物权法》的颁布为契机,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型公建越来越多,尤其是人员较为密集的酒店、商场、写字楼,在紧急状况下的人员疏散是一个很现实和重要的问题,这对应急照明系统的合理设置提出了新的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毋庸置疑的中心地位。但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以致“吃开始成为一件危险的事情
期刊
本文通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广东省数据,分析了流动因素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流出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是有显著差异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粤东地区、粤西地区
“扶贫生态移民”的实施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贵州省2012年开始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其本质是为了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以解决贵州省身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民因环
陈永明,职业油画家,1962年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级创作员、北京油画学会会员、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新具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收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各部门协调配合,转变收费模式,提高收费管理工作效率,确保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总人口为13.4亿,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了8.87%,总人口和总和生育率低于之前的众多预测,人口老龄化速度则超出人们的预想,关于调整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城市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三无”人员的新贫困群体,并逐渐成为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其中,数量庞大的“40、
长期以来,关于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基本是一种制度研究或政策研究,通常以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从制度的层面上探讨和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外来供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