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标本是人类认识世界物种及其生态环境的开始,是生物资源研究和保护的重要科技资料。博物馆是生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围绕着生物标本,开展采集、整理、鉴定和研究是博物馆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所获取的标本信息可用于教育、科研、旅游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并实现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社会在发展,人类也在进步。当前,以原始形式保存的生物标本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资源获取数量和速度的更高需求。标本数字化将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扩大博物馆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当今社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全球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程。我国自然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在国家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采集、整理整合共享试点》项目的支持下,承担《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整理整合及数字化表达》的课题研究。本文在总结生物标本数字化及标本数据库发展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数字化过程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我国自然博物馆生物标本数字化的技术、方法和流程。试图为制定我国自然博物馆生物标本数字化的标准和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博物馆标本收藏与管理研究开辟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