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12株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子遗传衍化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论文对2009~2010年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的12株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对12株病毒全基因组(8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应用遗传进化树理论对各基因的来源及其分子遗传衍化规律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本实验所用12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均在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中扩增培养,从病毒感染的细胞悬液中直接提取核酸。应用Oligo(6.0版本)引物设计分析软件设计所有8个基因片段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增12个毒株各基因片段的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PCR产物经分离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应用ContigExpress软件进行序列的拼接,获得各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后用Megalign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同时从GenBank中下载了H1N1亚型经典猪流感毒株、H1N1亚型禽源猪流感毒株、H1N1型季节性人流感毒株、H3N2型季节性人流感毒株、禽流感毒株以及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株,用MEGA4.0软件分析不同毒株各基因同源性,绘制进化树,以阐明珠海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基因来源和遗传衍化规律。   研究结果:   12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片段来源有H1N1经典猪流感病毒、禽源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3N2流感,说明本次的新甲型H1N1流感是四源重组病毒。本文所研究的新甲型H1N1流感珠海流行株之间的同源性总体较高,未发生大面积的基因突变。通过对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与疫苗株的抗原位点比较发现,12株病毒中仅有2株的202位氨基酸由S变为N,说明HA的抗原性变异较小,不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另外从裂解位点的分析来看,各株病毒均未出现高致病性病毒的特点。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本次流行株对抗流感药物达菲仍然敏感,而对金刚烷胺则具备抗药性。   研究结论:   本文所研究的12株珠海市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四源重组的弱毒猪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一直保持弱毒性,且未发生大面积的基因重组。其可能在某种机会下感染了人源流感后获得了在人群中迅速流行的分子基础。
其他文献
雷达作为现代观察、探测工具,在民事应用和军事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在基层雷达部队中,某型雷达的故障发生率较高,但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由于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使胡杨在不同发育阶段长出不同形状的叶。
期刊
放线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微生物类群之一,是微生物药物的主要来源,从放线菌中筛选抗病毒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抗病毒放线菌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从海南丰富的热带微生物资源中筛选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放线菌,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从海南各种生境采集样品30份,其中红树林样品11份、海绵样品4份、陆地样品15份,分别分离到放线菌239株、37株、176株,合计452株;采用噬菌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能被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zed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激活植物免疫反应,PAMP诱导的免疫(PAMPs Triggered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世界数十亿人口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作物。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性病害。先前的研究表明,稻瘟
高速电光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然而高速电光调制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性能优越的、廉价的电光调制器研
本文详细阐述了介质阻挡放电的起源、发展、原理、物理过程、诊断方法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应用。在实验室建立了自己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并对其放电的宏观特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2n=6x=42)的终用途加工品质主要由面筋蛋白赋予,小麦面筋蛋白主要分为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两大类,其中麦谷蛋白又进一步细分为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