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对围绕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出现的社会现象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把对国有企业的研究纳入到社会分化与整合的理论框架中,运用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作为分析的主要概念工具,揭示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社会功能正从系统整合工具转向社会整合载体。
单位体制是中国1949年后建立起来的控制城市社会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它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运行机制的有效起点。即使是在对外开放30年后的今天,单位体制仍然在特定地域、特定组织和特定人群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东北地区因自然和历史原因,曾经是中国单位体制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地区之一。国有企业作为单位体制下的典型组织,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承载了诸多社会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为社会秩序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发挥这些社会功能也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祛除国有企业的这部分职能。
在东北,我们不仅能够发现改革后国有企业内部成员在多种制度并存的环境中所进行的各种策略性行动,也能够发现企业外部社会成员在择偶、择业和就医等社会行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国有企业取向。国有企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一种因单位体制而生的集体意识在东北城市社会秩序的形成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并成为人们社会行动意义的主要来源。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社会成员的身份特征、工作地点和生活空间都因制度的变革而逐渐摆脱了单位束缚的情况下,从他们的社会行动中所体现出的新动向,重又让我们思考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社会功能问题。
本文把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理解成两种研究社会运行或社会秩序的视角,认为分析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及其与之有关的社会行动可以运用系统整合的视角;分析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及其与之有关的社会行动则可以运用社会整合的视角。虽然两种视角并不是彼此完全对立的,但因为社会变迁与制度变革的原因,适用于分析改革前后的中国社会的视角是应当有所区别的。
本文的结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社会功能正在从系统整合工具转向社会整合载体。明确这一点,无论是对国有企业的理论研究,还是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