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手势动作SEMG信号模式识别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肉自主收缩或者受到外部刺激时,神经肌肉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将会被激活,募集到的运动单位(MU)形成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经由肌肉、脂肪以及皮肤等组织构成的容积导体后,在皮肤表面电极测量位置处与各种噪声叠加形成的电信号就是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MEG)。表面肌电信号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电信号,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反馈、康复工程、仿生学和运动医学中。近年来,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手势识别成为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基于动作SEMG信号的手势识别技术作为一个研究热点,被开发为人机交互的控制信号,广泛用于机器人、虚拟现实、三维设计、计算机视觉、医学研究、手语理解等领域中。在手势动作SEMG信号的模式识别研究中,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是手势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ART)的神经网络ART2对手势动作SMEG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并进行了单用户和多用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RT2的手势识别系统具有快速识别的能力,且能改善基于动作SMEG信号手势识别系统的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实现基于手势动作的具体设备或虚拟现实的实时交互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围绕SEMG信号的手势识别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有:1.在对表面肌电信号的生理学本质深刻理解及其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多通道SEMG信号采集和实验方案,完成了手势动作SEMG信号的预处理、活动段检测和特征提取。利用20Hz~400Hz的带通滤波器对采集到的原始SEMG信号进行预处理,有效地抑制了噪声、消除了基线漂移的影响。采用移动平均算法在连续采集的肌电信号中对活动段进行检测,判断有效动作信号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获得有效的动作信号。采用多通道归一化绝对值均值(MAV)和5阶AR模型对8通道手势动作SEMG信号进行特征提取。2.基于ART2神经网络分类器的SEMG手势动作模式识别研究。在对ART2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方法的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ART2神经网络分类器应用于手势动作SEMG信号的模式识别中,实现了八类手势动作的有效识别。并针对手势动作肌电信号识别中存在的识别效率和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单用户和多用户的实验,并与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RT2分类器具有识别率高、实时性好、鲁棒性强的优点,对手势动作SEMG信号的识别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较稳定的分类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武汉市电动城市客车开发项目为背景,以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市公用客车厂共同研发生产的WG6120HD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为基础,论述了在当前能源逐渐短缺,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
机内催化燃烧技术是降低汽车排气污染、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有效措施,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加载方法都会对催化效果产生影响。要使催化燃烧技术得到推广,不仅仅需要找到经济、有效的催化剂,还要有合适的加载方法。国内外学者针对催化剂种类的研究及其载体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对于催化剂加载方法上则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发动机的改造太大,成本太高、催化剂与燃料接触面积太小,而且他
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运动特性的研究对于揭示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复杂性,使得床内颗粒速度及浓度的分布很难通过实验方法来获得
分别用普通4A和锂化4A分子筛两种方法去除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体系(EC/DEC/LiClO4)中的微量水,引进不同浓度的Na+离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种情况下体系中的Na+及Li+浓度
节能与环保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摩托车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改造传统的化油器供油系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摩托车电喷系统研发成功之后并实现量产之前,系统的可靠
中国是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首要污染物是SO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SO2排放量逐年增多,酸雨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SO2污
本文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分析了中医针刺及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足三里穴前后脑电信号的近似熵(ApEn)和CO复杂度,发现针刺及电刺激对人体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分区活动性具有不同
本文是“生物质高温气化技术研究”(863计划)和“城市生活垃圾高温空气/水蒸汽气化处理工艺研究”(与湖南株洲火炬工业炉公司合作)课题的继续,旨在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原高温空气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对压气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负荷不断增加,使得压气机内的流动状况变差,严重时会出现流动分离,严重影响其性能。为了抑制流动分离,流动控制技术被应用于压
论文在翼刀轴向位置和翼刀长度均不变的情况下探讨了翼刀周向位置和径向尺寸(即翼刀高度)变化对环形压气机静叶叶栅内二次流的影响,得到了在亚音速条件下控制二次流的最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