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浪潮下,主要存在于农村的传统民居又一次面临着考验。一方面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居民们迫切需要改善其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使他们对现代化城市类住宅极其偏好,而对传统民居近乎漠视。但毕竟农村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同,如果照搬城市住宅的模式,会对地区建筑文化、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不同地区典型的气候所形成独特的建筑类型、深厚的建筑文化,都是需要保留、继承和发扬的。但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现代建筑理念的影响,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摒弃传统、地域、气候特性的建筑,这对地域整体居住文化是一种破坏。如何减缓甚至阻止此现象发展下去?对地域传统民居建筑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将传统建筑经验应用于现代是此研究的目的。首先,本研究从分析江南民居自然背景入手,运用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基于该地区部分农村居住在传统民居中的居民生活状况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得出人对舒适区域的要求受经济收入影响的结论,并以此观点对前人研究中提出的热舒适区进行了修正,首次建立了适合江南农村的中性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式,并得到了适合江南地区的相对舒适区域,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给出了江南四个微气候区域的的气候分析图,并总结了四个微气候区域民居所采取的应对设计措施。其次,分析了江南4个微气候区域传统民居形态特征和气候调节应对空间,得到了四个区域民居基本空间模式。对民居基本模式统计分析发现四个区域传统民居的基本模式尺度,并从体形系数角度详细解释了传统民居基本模式尺度存在的原因。然后,从江南高温、潮湿、多雨、静风天气较多的湿热气候特点出发,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多维度分析了江南四个区域微气候环境下传统民居的防太阳辐射、防潮、防雨、通风应变模式、措施及量化指标,为以后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对江南四个微气候区域气候应变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将第二章气候分析结果与传统民居气候应变措施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江南地区的某些气候措施现代应用进行了例举。研究结尾以湖州长兴县庄里村整治工程作为江南当代乡村聚落与民居设计的典型案例,并对当地民居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地大多数居民对新型民居的设计方案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设计可以使传统民居的模式在乡村可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