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发展环境与环境安全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两大矛盾,因此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口发展协调发展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在这两大矛盾日益加剧的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于受传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长期处于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状态,加上农村土地管理薄弱、规划滞后,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极不合理、效率极为低下,土地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合理节约利用,内涵挖潜增加存量土地的供给量,是解决当前我国用地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显著的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己经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多,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大多数研究这都是将农地整理的模式和方法嫁接到农村居民点整理中来:研究和实践的目的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建设占有的耕地,尚未进入到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目标的阶段,而基于生态安全方面的因素就考虑更少,这限制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背景下,本着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土地利用因素、基本潜力、生态因素六个方面选择指标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理论应用实践,以重庆市长寿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对同类地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国内外土地整理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动态及成果,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对可持续发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2、从理论上界定可持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现阶段我国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理论基础包含:可持续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人居环境理论、土地经济学理论、区位理论、公众参与理论;3、在对以上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情况、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及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动因分析;4、在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长寿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分为5级;5、针对潜力评价分级的结果,研究评价单元内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技术可行性、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按照”三分法”提出因地制宜、操作性强的整理模式;6、在文章最后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了整理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