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台到光影——浅析戏剧改编电影的审美特质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编”是艺术殿堂里一个重要的创作概念,也是艺术创作者广泛使用的创作手段之一。纵览古今中外,戏剧创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电影创作的模式和手段也是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归根结底,也不外有二:一是创作者直接使用来自生活的素材,对之提炼加工,再按作者意图去组织结构形式,即由生活而艺术的直接创作;二是创作者对已有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作品进行改造和重新编排以及其他方式的再创作,使之转变为全新的艺术形式。对于戏剧(本文中的“戏剧”所指的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而非文学意义上的独立的戏剧文本概念)来说,由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所改编的戏剧作品不在少数。对于电影来说也是同样,很多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作品后登上了大银幕。  很多人都认为,戏剧改编电影同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一样,只是简单地由一种艺术形态经过加工提炼后改变成为另一种艺术形式,其实却不然。戏剧所改编的电影其“改编”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对戏剧作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复制,与小说等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近年来,戏剧改编电影在电影创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戏剧和电影的关系从电影艺术诞生之日起就是研究者着重关心的对象,直到确定电影的第八大艺术的地位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有了明确的划分。但是,随着戏剧改编电影风潮的来临,电影和戏剧之间的关系却又变得更加丰繁复杂起来。  由于戏剧同电影一样都是视听综合性很强艺术,戏剧改编电影与一般意义上的平面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戏剧表演在改编后的电影中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在改编电影中原汁原味的保留形式成为了一些戏剧改编电影独特的审美特点。究竟是电影成为了戏剧在多元化传播时代的传播载体?还是戏剧舞台被更为先进的电影银幕所取代?究竟戏剧改编电影是戏剧表演的记录和翻拍,还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再创作过程?这些问题使戏剧改编电影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情节载体,探讨戏剧于戏剧改编电影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话题。  戏剧改编电影通常保留了原戏剧中绝大部分的矛盾冲突、人物关系设置,以及情节线索等戏剧成分。这种电影究竟是一种特殊的电影还是一种拍在胶片上戏剧?是单纯的借用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拍成的简单的故事电影,还是借由戏剧故事而完成的脱胎换骨的再创作?这种改编和创作对戏剧产生了哪些利弊影响?对电影的发展又有哪些积极与消极的作用?这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本文将以经典戏剧改编电影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原戏剧和改编后电影的不同的审美特点,从“改编”这个角度入手,对于改编电影中对戏剧故事情节的沿用,对人物形象的再塑造,以及人物语言的戏剧化、诗话性电影语言、镜头语言的转变以及舍弃戏剧舞台采用实景拍摄手段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一地分析和解读,确定戏剧改编电影在现代电影中的个体地位,以及其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的个性。并借以分析在现当代数字化影视传播的大背景下,电影和戏剧越来越紧密且微妙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剧坛,外国作品的改编演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戏剧现象。这些演出不时在沉寂的当代舞台上冒出亮点,并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代中国舞台上的外国作品改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20世纪钢琴音乐领域的节奏问题,着重点在于新世纪里钢琴音乐节奏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形态和新的特征。  文章主体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奏中的几个基本形态
陕西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是我国北派筝的三大流派,其风格粗犷豪放,演奏技巧也丰富多样,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究其形成原因,以寻求三派之异同,由于文化人类学所包含的内
期刊
期刊
期刊